浅论辛弃疾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
张均海
河南省巩义市
摘要:辛弃疾是南宋豪放词派的领军人物和主要代表,激昂的内容和豪放的艺术风格在他的爱国词中得到了完美的统一。辛弃疾的生平,为其创作爱国词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创作素材,他的词表现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抒发壮志难酬的抑郁苦闷,表达对腐败统治的悲愤,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关键词:辛弃疾;生平;思想表现;影响
辛弃疾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主义词人,是豪放词派的领军人物和主要代表,他真正使豪放词派走向巅峰时期,在他的笔下,激昂的内容和豪放的艺术风格得到了完美的统一。现存辛弃疾的词,以豪放的爱国词居多,词人追忆往昔战斗生活,抒发报国壮志,表达爱国主义情感,可以说,爱国主义是辛词的伟大精髓所在,如《念奴娇》词“少年横槊,今凭陵,酒圣诗豪余事”,《满江红》词“马革裹尸当自誓,峨眉伐性修重说”树立了一个积极的爱国者形象 [①],本篇将从辛弃疾的生平,辛弃疾爱国词的思想内容及其爱国词的影响三个方面来论述辛词的爱国主义思想。
一.英雄的一生为其爱国词创作奠定了基础并提供了创作素材。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在辛弃疾出生前十三年,金兵攻陷汴京,北宋灭亡。当济南沦陷时,其祖父辛赞因家族拖累未及南迁,后被迫在金区任毫州谯县令及其他官职,但辛赞始终眷恋故国,对金的残暴统治极为仇恨,辛弃疾父名辛文郁,在其出生后不久去世,辛自幼便在祖父抚养下成长,祖父遐时率辛兄弟游玩,登山,随时进行抗金教育。辛弃疾在《美芹十轮》中叙述他从祖父那里受到的心灵影响:“大父臣赞,以族众拙于脱身,被污虏官,留京师,历宿毫,涉祈海,非其志也,每退食,辄引臣辈登高望远,指画江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 [②]年少时期祖父的教育在辛弃疾的内心扎下了爱国抗金的思想基础。
宋绍兴三十一年,完颜亮撕毁宋金“绍兴和议”,率六十万金兵大举南侵,南宋平民百姓惨遭蹂躏,南北两地人民奋起反抗,刚满22岁的辛弃疾也在济南山区率领父老乡亲两千人高举抗金大旗。宋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金主完颜亮在采石被宋将虞台文击败,退守瓜洲并被部下合谋所杀。金军遭此变乱向北溃退,辛考虑此乃抗金复国大好时机,便建议耿京“决策南向”争取朝廷对北方义军的主持,以便支持相互配合,全面反攻。
年轻的辛弃疾自幼便关心国家命运,在抗金复国这一主潮中,始终站在第一线,充分显示出文韬武略,智勇双全的英雄本色,这一段惊心动魄的经历,也为他以后进行诗词创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与生活基础。
辛南归后,并未得到重用,尤其石隆兴二年四月解除张浚兵权,秦桧余党汤思退出任宰相,宋与金达成更为可耻的“隆兴和议”,从此南宋王朝恢复了苟且偷安,含垢忍辱,万马齐喑的局面,辛南渡后的最初十年就是在这样一种政治局面下度过的,然而虽然他未得重用,官职低微,无权参与军国大计,但他仍一如既往为抗金复国这一头等大事奔走呼号,献计献策,展现出对国家民族的一片忠诚,先后攥写出《美芹十轮》,《九议》等重要军事论著,提出了一系列克敌制胜,反攻复国,实现统一的重大战略和策略设想。然而由于奸臣昏君当道,这些著作只能成为一纸空文,辛的失落与苦闷可想而知,为了宣泄忠言见弃,报国无门的苦闷,他开始了诗词创作。在近二十年的为官期间,辛写下70余首词,在这些词里反应他抗金复国,重整山河的豪情壮志,抒发了对妥协投降政策的义愤,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忧虑,初步形成了他雄豪悲壮的词风。由于罢官,从孝宗淳熙九年至宋光宗绍熙二年,辛被迫隐居十年,在这是十年间,他写下了170余首词,除继续抒写抗金复国,重整山河的爱国豪情外,还通过这种不同题材抒发壮志难酬的苦闷和抑郁。
从宋光宗绍熙五年至宋宁宗嘉泰二年共八年多是辛第二次被迫隐归,虽然同第一次一样都是被罢官时不得已的选择,但心态已有很大不同。第一次归隐,词人正当壮年,并非甘老林泉,而是时刻准备实践他的誓言:“马革裹尸当自誓”,第二次归隐,词人已55岁,进入暮年,不仅宏图未得实现,而且接二连三的遭到诬陷打击,他的情志转向悲愤,对个人,国家前途已失去了原有的自信与乐观,所以这一时期所写的170多首词里,“主要是壮志难酬的悲慨,山水花鸟的慰藉,醉梦狂欢的解脱,亲情友谊的抚慰。” [③]
嘉泰四年(1204),宁宗赵扩召见辛弃疾,他陈述“金国必乱必亡”的信心,同时也强调必须打有准备之战,他再次被启用,然而不久又有人诬陷辛弃疾,打击接踵而来,先是调辛弃疾为隆兴知府,又因谏官弹劾而撤回,辛怀着满腔悲愤回到铅山。开禧二年(1206)十二月,再任他为江陵知府并先赴临安奏事,奏事后留任兵部侍郎。辛因心力交瘁辞而不受,返回铅山,第二年九月十日,辛抱恨与世永别,临终高呼“杀贼”数声,才停止呼吸。
辛弃疾的一生是伟大的爱国者的一生,他不仅是伟大的词人,也是一个兼具文采武略的英雄豪杰,他在抗金复国这一时代主潮中,始终站在浪峰上,高举爱国旗帜,坚持正确主张,至死不渝。因此他留下的六百余首词也始终激荡着强烈的时代音响,并以爱国思想与艺术完美结合而登上词史高峰。
二.辛弃疾词爱国思想的表现。
辛弃疾的爱国词是其《稼轩词》的精华之所在。辛词的爱国思想与战斗精神首先表现在他对被分裂的北方的怀念和对抗金斗争的赞扬上。他词里不但经常出现“西北有神州”“西北是长安”等句子,还强列表现他不能忍受南北分裂的局面,他送杜牧高的【贺新郎】词说:“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叹夷甫诸人清绝,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北共,正分裂” [④]比较突出的表现这种思想,他青年时期曾直接参加北方人民的抗金斗争,后来在词里还经常想起这种“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燕兵夜捉银胡録,汉箭朝飞金仆姑”的战斗生活,这些都是他这种思想的表现。
其次表现在他对南宋苟安局面的强烈反感上,他讥讽南宋小朝廷是“剩水残山无态度”,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⑤],讽刺那些小朝廷里的人物是“江左沉酣求名者”,是“学人言语得人怜”的秦吉了,甚至骂他们为瑟缩在一堆的冻芋和寒瓜,这一切都揭示了南宋统治集团的腐败本质,同时表现出词人担忧国家命运批判昏君奸臣昏君,现实性,战斗性,批判性相结合,将词人苦闷压抑的爱国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第三则表现他志业,才能上的自负和怀才不遇,有志无成的不平上。当时统治集团的腐败与黑暗使辛弃疾的思想在统治集团里不容易得到理解,因此在面对祖国雄伟江山和历史人物时就不能不激发他的豪情壮志,如他的《水龙吟》则抒发抗金壮志无人理解,不堪大好年华,在国势风雨飘摇中虚度的悲愤心情,同时抨击那些一味“求田问舍”,对国事漠不关心的人物。
三.辛词爱国主义的影响。
和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和比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词风上都明显受辛的影响,形成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即后人所称的“辛派词人”,他们用词纪郊游,发感慨,具有共同的爱国思想倾向,同时进一步把词推向散文化,议论化的道路。
综上所述,辛词的爱国主义思想与词人的生平有很大的联系,爱国词作在其一生中占据很大的比重,其思想同时也对当时及后世产生了有目共睹的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南宋词史》,陶尔夫,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宋词浅说》,张兵,东方出版中心;
《二安词选》,徐北文、石万鹏,济南出版社;
《中国文学史》,游国恩,北京教育出版社。
[①] 《宋词浅说》,张兵著,东方出版中心,第133页,2000.9
[②] 《稼轩集》,徐汉明著,新华出版社,第320页,1999.6
[③] 《宋史》,中华书局,第1332页,2002.3
[④] 《二安词选》,徐北文,石万鹏评注,济南出版社。2006.3
[⑤] 《宋词浅说》,张兵著,上海东方出版社,第135页,20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