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比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
佘爱萍
福清第二中学
古语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学知识,更要学方法.类比思想是富于创造性的一种方法,它既是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科学研究的方法,是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在中学数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所谓类比法,是通过对两个研究对象的比较,根据它们某些方面(属性、关系、特征、形式等)的相同或相类似之处,推出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类似的一种推理方法。类比法所获得的结论是对两个研究对象的观察比较、分析联想以至形成猜想来完成的,是一种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利用类比法,可使我们的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得到良好的锻炼.
一、用类比思想进行新知识的发现与探究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说:“类比就是一种相似.”把两个数学对象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相似的地方,从而推出这两个数学对象的其它一些属性也有类似的地方,这是关于概念、性质的教学中最常用的方法.
(一)新旧类比,拓广概念
在学习高中立体几何中“二面角的定义”,可以从平面几何角的概念,通过角的概念,由“平面→空间”、“点 →线”、“线→面”进行类比得出二面角的定义,既可减少二面角的教学难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又可以使类比思维方法潜移默化地渗透于教学之中.
(二)性质类比,探索解题思路
我们在学习等差数列 时,由等差数列的定义可知:
, , , .把这n-1个式子相加,
即 ,
从而得到一种求数列通项的方法:累加法.
等比数列与等差数列只一字之差,由等比数列定义,有:
,以上各项累乘可得
故可得到求数列通项的另一种方法:累乘法.
例1、设 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且 (n=1,2,3……),求它的通项公式.
解: 数列 是首项为1的正项数列,
解得 (舍去)
以下可用累乘法求出通项.
同样,类比思想在圆锥曲线中也有类似的应用.例如求解这样一道证明题:经过椭圆上一点P作椭圆的切线MN,焦点分别为F1、F2,求证:∠MPF2=∠NPF1.
这是一道关于圆锥曲线的光学性质的证明题,若用纯几何学知识来证明是相当复杂的,若应用类比思想则容易得到巧妙的解决方法.
例2:经过圆上一点P作圆的切线MN,圆心为O,那么 .
证明:依题意,P为切点,是直线MN与圆的唯一的公共点.假设 ,即MN不垂直于OP.过O作MN的垂线交MN于P1,则 > .另一方面, 在圆外(P为圆与直线的唯一交点),P在圆上,则 > ,这与 > 矛盾,假设不成立,所以有 .
下面应用类比思想来证明上述的椭圆的光学性质.
证明:设直线MN与椭圆有唯一
的公共点P,则P为切点.
假设 ,则在
直线MN上存在一点 ,满足
.作 关于直线
MN的对称点 ,则 三点共线,且 ,
于是有 > .(※)
而 点在椭圆外(P为椭圆与直线唯一的公共点),显然有 < ,这与(※)矛盾,故假设不成立,所以∠MPF2=∠NPF1.
(三)利用类比,寻求解题通法
例3、设 , 分别是椭圆 (a>b>0)上的两个焦点.已知椭圆具有性质:若M,N是椭圆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是椭圆上的任意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 , 时,那么 与 之积是与点P的位置无关的定值.试对曲线C: , 写出具有类似特点的性质,并加以证明.(上海市2003年春季高考试题第21题)
解:类似的性质为:若M,N是双曲线 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点,点P是双曲线上的任意点,当直线PM,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 , 时,那么 与 之积是与点P的位置无关的定值.
设点M的坐标为(m,n),则点N的坐标为(-m,-n),且 .
又设点P的坐标为(x,y),由 , ,
得 .(※)
将 , ,
代入(※)得 (定值).
二、用类比思维进行解题教学
在解题过程中为了寻找问题的解决线索,往往借助于类比方法,以达到启发思路的目的.因此,类比在求解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解题教学中采用类比教学,可以达到梳理知识,归纳题型,总结解题方法的作用.这样做既有利于学生记忆和掌握所学知识,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结构类比,轻松破题
例4、求证:若 ,则x,y,z成等差数列.
分析: 将题设与方程 ( )有等根的条件 作类比,则猜想此题可以构造一个一元二次方程来求解.
证明:当 时,设有方程 , (※)
依题设知(※)式的判别式Δ=0,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即 .
此一元二次方程的所有系数和等于零,即 ,
故 为方程(※)的根. , .
所以x,y,z成等差数列.
(二)从平面到空间的类比,实现知识的迁移
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从已有知识的认知结构出发,对新知识类比的学习,是完成对数学的“再改造”的有效思维策略.在平面几何到立体几何的学习中,我们就时常进行类比,实现知识的迁移.
例5、在平面几何中有“正三角形内任一点到三边的距离之和为定值”,类比到立体几何中又有什么结论呢?
解:“正三角形”类比到空间“正四面体”,“任一点到三边距离之和”类比到空间为“任一点到四个面的距离之和”,于是猜想的结论表述为:正四面体内任一点到其各面距离之和为定值.
证明:如图1,边长为a的正三角形ABC内任一点P到三边距离分别为d1 ,d2,d3.
将△ABC分割成三个小三角形:△ABP、△BCP、△ACP.由面积相等,得 ,
为定值,即距离之和为正三角形的高.
图1 图2
类似地,如图2,正四面体ABCD棱长为a,其内部一点P到四个面的距离分别为d1 ,d2,d3,d4,将正四面体分割成以P为顶点,以原四个面为底面的四个小三棱锥,则依体积关系易得
于是 ,
故 =h为定值,即距离之和为正四棱锥的高.
(三)类比函数模型,突破解题难点
例6、设f(x)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其函数图象关于直线x=1对称,对于任意的 , [0, ]都有 且 >0.
(1)求f( )、f( );(2)证明 是周期函数;
(3)记 ,求 .
分析:这是一道没有给出具体函数解析式的函数问题,有一定难度,但只要善于进行类比联想,问题还是不难解决的.
第(2)小题要证明其周期性,可联想一些具体的周期函数.在三角函数中, 是定义在R上的偶函数,其图象有对称轴 , 是它的一个周期, 是 的整数倍.与本题比较可猜测:本题中的函数周期可能为T=2.
若周期为2成立,则有 .但其解析式怎么求得,仅仅由题目的已知条件还难以马上看出来.
若我们从条件 能联想到以前所学过的指数函数 (b>0且b≠1)的类似性质,则可以猜想: .由这一猜想不难得到第(3)小题的解题方法.
解:(1)对于任意的 , [0, ]都有
当 [0, ]时,都有
由 ,易得 , .
(2)由函数关于x=1对称,则有 ,
,
又 是偶函数, ,
∴ 是周期函数.
(3)依题意,对于任意的 , [0, ]都有 ,
则
>0
由(1)知对任意的 [0, ]都有 >0,∴
由(2)知 .
.
法国数学家拉普拉斯曾说过:“甚至在数学里,发现真理的主要工具也是归纳和类比.”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恰当地应用类比思想,不仅能突出问题的本质,提高教学质量,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等思维品质,提高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