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研杂志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介绍 期刊浏览 封面浏览 获奖情况   
 
 
 
滚动公告    
《教育教研》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单位:教育教研杂志社 

期刊级别:国家级中文综合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edujy@163.com 

电    话:010-56236484

网  址:http://www.edujiaoyan.com 

国内刊号:CN11-3628/G4 
国际刊号:ISSN1002-2713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文件下载    
· 教育教研
 
友情链接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浅谈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原永强
河南省林州市城郊乡
【摘要】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意识;营造和谐氛围,创设探究的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会探究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探究能力;鼓励大胆质疑,养成探究习惯;挖掘教学内容,优化学生的探究品质;
【关键词】探究、激发兴趣、质疑、问题情境、优化、和谐氛围、自主
我国基础物理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通过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科学探究是学生体验科学过程、理解科学本质、领悟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方法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学习模式。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不仅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更要注重发展,更应该注重学法指导,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使之人人学会发现、学会探索、学会思考、学会创造。要做到这一点,一条很重要的途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以下谈谈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探究的意识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有这样的需要,作为教师该怎么办?
1、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具有探究的意识。我们知道,教师的任何一个设问、任何一个教学过程设计、任何一种教学方法的选用,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都受到一定的思想所支配,或者说是受到一定的教学思想、理念的指导的。要培养学生有探究意识,教师自己就必须具有探究的意识。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变灌输方式为主动探究式,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给学生主动探究的机会,将无意识变为有意识,这样才可能在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2、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欲望,培养学生具有探究意识。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具有探究的潜能。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解决心中的疑问,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教师利用学生天生的好奇和教材中的新奇因素,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探究的意识,使其想探究。
例如执教“变阻器”一节时,一开始,教师出示自制变阻器,教师建议:让我们来接通电源,请同学生们注意观察,当学生观察到这个台灯的亮度可以调节时,便知道这是一种调光台灯了;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这个台灯的亮度为什么可以调节?其调光的原理是什么?激发学生去探究其中的奥秘,使探究、发现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从而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具有探究的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
又如在“轮轴”教学时,可设计一个游戏:比比谁的力气大,手劲好,教师有意识挑选男女各一名,请他们上讲台,扳手腕,女学生不肯比赛,正当大家都认为不用比赛,肯定女同学输的时候,教师拿出一啤酒瓶,要男同学握住瓶的颈部,女同学握住瓶身,分别用力反方向旋转,结果女同学赢了,这一下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想去探究。久而久之,学生就有了探究的欲望,有了探究的意识。
二、营造和谐氛围,创设探究的条件
探究活动是在一定社会需求和一定社会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让他们把探究活动落到实处。
1、尽量给予探究的机会
探究是创造发明的起点,小创造、小发明是大创造、大发明的起点。不要认为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有限,而忽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开发。因此,在教学中要合理运用教材的整体结构和阅读指导,逐渐放手,引导学生自学,形成自主式的探究与学习过程;同时,合理控制教学容量,为学生探究过程提供充足的时间;再者,教师的讲授不要“尽善尽美”,实验演示要预留“毛病”,研究物理现象和规律尽可能给学生留点“不足”之处等等。让学生获得探究的能力展开思维畅想,发挥能力探索,这样的机会越多,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越高涨,潜在的智能就会得到长足发展。
2、提供探究的物质条件
探究活动离不开物质条件这个重要基础。教师要为学生探究活动提供足够的物质条件,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并得到具有探究创造能力的教师指导,让学生的探究设想和构思变成现实;教师还要尽可能给学生减轻课业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开展探究活动。足够的物质条件和充裕的活动时间保证,可使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充分开发。
3、营造自主探究的和谐环境
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首先需要有一个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师在教学进程中要注意防止唯我独尊、唯专家权威是瞻、唯教材书本是定论的思想禁锢,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观点。学生认识问题有一个过程,不要简单粗暴地将观点和科学结论强加于学生,不要担心学生在探索的进程中会走弯路,甚至于得出错误的结论。历史上的许多科学发明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经历了诸多的曲折,人们只有经历了对错误和笨拙的一次次反思和批判,才能变得正确和聪明起来。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针对教师、专家、书本、其他同学(即使是成绩优秀的同学)、自己先前的观点和做法都可以“品头论足”,进行评价,找错误、找缺点、找遗漏,通过质疑提出新的问题、新的观点。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重视事实、追求真理、善于交流评价、乐于听取不同意见的良好探究氛围,启发学生积极的批判性思维。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放下架子,对学生要和蔼亲切,并教育成绩好的学生尊重成绩不太好的同学的人格。探究中可以批判、争论,但不要取笑和鄙视他人。要减轻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紧张感、压迫感,让全体学生放下顾虑大胆发言,积极探究。
三、引导自主探究,学会探究的方法 
1、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探究科学的习惯的养成大多从看到现象引发问题入手,一个人只有善于对某一事物或现象提出“为什么”,才能促使自己去探索、去研究、去揭示谜团。因而,让学生能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将学生引入自主探究的第一步。教师在这一环节中要善于点拨、诱导,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启发、激励,让学生能自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如学习“浮力”一课,这样引导学生:先让学生分组将乒乓球浸入水中后松手观察实验现象,边观察边讨论,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在水中下沉的石块是否受浮力的作用?”“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乒乓球浸入水中上浮,石块在水中下沉?”等等。学生提出问题,为自主探究提供了目标。
2、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探究的程序
提出了问题,用何种方法去探究、去揭示,正是训练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又一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善于让学生相信自己,敢想、善于想,使学生主动地、勇敢地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采取的方法是发挥学生智慧,可以少数人提议,集体讨论;可以共同设想,选取最佳方案,有能力的学生可独立设想、自己动手实验。
3、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揭示规律
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揭示规律,要让学生充分汇报实验现象、实验结果。观察及实验现象是学生亲自感知的,学生的感知又是分散的,因人而异的,会有正确的、错误的多种情况,因此教师必须组织学生把各自观察实验的结果汇报出来,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引导他们共同研讨,逐步统一认识,形成共识,最终获得结论。
四、创设问题情境,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探究能力的培养过程是不断创设问题并付诸解决的过程,设置情景,一方面使物理问题有了赖以生存的土壤,另一方面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学生保持持久的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探究要从问题开始,问题可以产生于具体的情境,物理探究式课堂教学,教师必须努力创设丰富的物理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物理问题情境中不断地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探究能力的首要目标,也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关键。
问题情境应具有启发性和开放性,使学生对情境引发的问题产生困惑,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并选择猜想、假设、实验、互动讨论等多种形式的活动把它们逐一解决。通过将各种不同的情境和相应的探究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就可以实现多样化的情境探究学习。
例如在学习有关浮力的知识时,提出问题:学生观察金属在水中下沉,然后部分学生看到这现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鼓励学生猜想:下沉的金属块受到浮力作用吗?它受到的浮力方向也向上吗?探索方案:你能用一杯水,支弹簧秤,一块金属对你的猜想进行验证吗?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和讨论后得出:先称出金属块重G,再测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秤对它的拉力F,最后比较G和F的大小。提出问题:设计情景使学生对浮力大小引起关注,然后鼓励他们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进行猜想……探究方案:在设计探究方案时应引导学生对有争议的猜想因素展开思考,例如物体密度、物体体积、浸入的深度等,让学生交流合作讨论后,再确定探究方案:(1)学生用弹簧秤分别提相同体积的铜块、铝块,分别称重后再依次浸没在水,测出二者所受浮力;(2)用弹簧秤提起一金属块,逐渐增加金属浸入水中的体积,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明确浮力的变化。(3)用弹簧秤提着金属在浸没的条件下,改变浸入的深度,观察弹簧秤示数的变化,最后总结出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
五、鼓励大胆质疑,养成探究的习惯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究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世界上有许多重大的发明与新技术的发现往往是从质疑开始,从解疑入手的。从有疑到创新也正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课堂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去发现问题,同时大胆质疑,敢于提出问题,从而敢于探究。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心里的疑问和想法,不要轻易否定,不要轻易拒绝,否则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好习惯都会被扼杀在摇篮中。
如在学习“二力平衡”的知识时,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甲乙两队拔河时,有时出现相持静止时,两队的作用力是相等的,可是当两队匀速向一方运动时,肯定有一方的力比另一方的力要大,这两个力是不相等的呀?面对学生这一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我的做法是没有立即给出解答,而是给学生两个弹簧秤让其去做探究实验,从而引起学生认知心理上的矛盾的冲突,产生探究的欲望。
六、挖掘教学内容,优化探究的品质
探究的品质,是人的内在和外在创造素质的结合体。要把学生培养成新一代创造型人才,必须从培养优良的探究品质和素养开始,使探究意识和思维不断迸发创造的“火花”铸成创造性活动的基石。
在物理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努力寻找教学内容与优化探究品质的机缘,不断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和追求。例如,利用物理学史教育学生;爱迪生发明白炽灯,在千百次的实验屡遇失败之后,终于获得探究的成功;法拉第经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研究出“磁生电”,导致发电机的问世。这些活生生的教学内容,无疑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探险究品质。
同时,让学生知道,探究的道路是曲折的,在遇到挫折时,不放弃对成功的追求,才能成就惊天动地的伟业。例如,在教学中开展挫折尝试,让学生在自学、实验、小制作、小发明等过程中经历困难,经受考验。与此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求实好学的习惯。凡是具有探究创造能力的人不但求实好学,而且善于借鉴和学习别人的长处,汲取知识的精华,武装自己的头脑。在物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学、阅读,独立思考、独立实验;学会分析观察,善于积累自学和探究的经验;学会探究知识和信息加工的方法,帮助学生树立自我开发意识,形成探究性学习的成功心理和良好的求知习惯,提高探究能力。
另外,结合物理教学,开展课外实验和科技实践活动,可使学生开阔视野,活跃思维,更加活泼开朗。在探究活动中尊重科学事实,才会大胆尝试、研究和探索;才能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克服不足,在探究中获取更大的成功。物理教学内容本身就蕴含着科学家探索真理的胆识和谋略,他们大胆的探究行动,开放的探究思维,实事求是的创造精神,都是培养学生探究气质的渗透点。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保持冷静的情绪去探究和实践科学知识。
潜能开发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探究潜能,就是人的创新素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的过程,就是学生主动、活泼发展的过程。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学习和掌握人类创造潜能开发理论,遵循创造潜能开发的规律与原则,树立创造潜能开发意识,克服单纯的“教书”思想,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善于发现学生在探究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长处和优点,不断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优化探究品质,开发探究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自信、自主、勤奋、进取、坚韧、勇敢的性格,发展爱好和特长,为新世纪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创造型人才。
 
 
参考文献:
《中学物理》
《物理课程标准》
《有效教学十讲》
 
 

版权所有:教育教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联系电话:010-56236484 传真:010-56236484 Email:edujy@163.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