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99贵宾公司电话17508888884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介绍 期刊浏览 封面浏览 获奖情况   
 
 
 
滚动公告    
《教育教研》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单位:教育教研杂志社 

期刊级别:国家级中文综合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edujy@163.com 

电    话:010-56236484

网  址:http://www.edujiaoyan.com 

国内刊号:CN11-3628/G4 
国际刊号:ISSN1002-2713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文件下载    
· 教育教研
 
友情链接    
 
 
不等式的等价问题
不等式的等价问题
夏农
福清第二中学
不等关系与相等关系都是客观事物的基本数量关系,是数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高中学生在学习<不等式>一章时,会遇到不等式的两类基本问题——“解不等式”与“证明不等式”.解决这两类问题的方式是否相同?学生对此往往不甚了然,其实这二者是有较大区别的.解不等式时,必须求出使不等式成立的所有未知数的值,要做到“不余不漏”,这就要求解决问题的过程是等价变形(或称同解变形);证明不等式时,只需证明所给条件能够确保所证不等式成立即可,允许条件是充分而非必要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可以进行不等价的数量缩放.这里涉及到不等式的等价问题,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做一点探讨.
  在数学问题的求解过程中,等价变形是理想的方式.不等价变形在理想不能实现时退而求其次也是常用的,但必须注意这种不等价变形有没有影响我们所讨论问题的本质,如果有影响,就必须考虑相应的补救措施(如解方程中的验根就是一种典型的补救措施).由于证明不等式允许条件是充分而非必要的,因此可以用不等价变形.举个简单例子说明.
例1.已知 ,求证: .
证明: , (不等式的乘法性质), (不等式的加法性质), (移项).
本题的结论“ ”易知等价于“ 或 ”,该结论显然与条件“ ”是不等价的.在证明过程中,“ ”是“ ”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是“ ” 的充分非必要条件,而“ ”是“ ”的充分必要条件.这表明,不等式的证明并不要求过程都是等价变形.
解不等式要求解题的过程是等价变形.一个不等式与另一个不等式,或另外几个不等式“等价”,是指它们中的字母的可取值范围完全相同,即要求该字母所取的某个值可使这些不等式同时成立或同时不成立.很明显,这时它们的解集也完全相同,所以“等价”的不等式是“同解”的不等式.“同解”的概念在解不等式中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没有“同解”的保证,在不等式的变形中,就可能缩小或扩大未知数的可取值范围,这样就无法判断最后结果是否为原不等式的解集(因为不等式的解集往往含有无限多个元素,所以用代入法逐个进行验算是不可能的).
那么,如何判断不等式A、B等价呢?我们只要能断定A成立的充要条件是B成立就行了;或者,只要能断定它们中的字母的可取值范围完全相同,且A可以化为B,B也可以化为A就行了.
例2.已知 ,求不等式 的解集.
解:不等式即 .
不等式的解集为 .
可以看到,例2的求解过程都是等价变形过程.
数学不等式的一种典型运用是“求变量的取值范围”.“求变量的取值范围”与解不等式性质相同,同样要求“不余不漏”,因此解决问题的过程也必须是等价变形过程.
例3.一变量
 
大于0,另一变量
 
大于
 
.
(1)它们的取值范围是否等价?
(2)它们的取值是否等价?
解:(1)
 
且
 
,
 
(传递性).这表明
 
和
 
的取值范围是等价的.
  (2)显然,
 
的取值受制于
 
,例如
 
,那么
 
的取值就限制在(1,
 
)内,此时
 

 
.这表明
 
和
 
的取值是不等价的.
在例3中,变量
 
相对于
 
是独立的,而变量
 
则受到
 
的制约.如果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相互制约,那么在解决有关这些变量的问题时,除了考虑各个变量的各自取值范围外,还要特别注意每个变量因为与其它变量的关联而受到的取值限制.
例4.已知
 
 ,求
 
的取值范围.
学生在解这道题时,容易产生如下错解.
错解:利用不等式的加法性质得到
 
和
 
的各自的取值范围,即
 
 ,从而得到
 
,故
 
的取值范围为
 
,
 
.
产生错解的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正确认识不等式的等价性.不等式的加法性质“
 
”中,箭头“
 
”不是双向的,即箭头左右两边的不等式(组)不一定是等价的,从左边到右边,变量的取值范围可能被扩大.由于例4是求变量
 
的取值范围,因此要求解题过程的每一步都要保持等价性.错解的过程没有保持等价性,这正是学生所犯的错误.
通过对错解的进一步分析,我们还可以知道,得到
 
和
 
的各自的取值范围,即
 
并无错误,但由于
 
和
 
相互关联,将
 
和
 
两式相加,就将
 
的范围扩大了.
正解:设
 
,由此求得
 
 ,再由已知,求得
 
 ,于是有
 
,即
 
,故
 
的取值范围为
 
,
 
.
在学生学习了“线性规划问题”之后,我们可以对例4中出现的问题做一个几何直观解释.
如图,由线性约束条件
 
 1,得到的可行域是正方形EFGH,而由
线性约束条件
 
 2,得到的可行域是正方形ABCD,正方形EFGH包含在正方形ABCD内.
 
 
  
  
  
 
  
  
 
  
   
   
文本框: 1文本框: 2文本框: 3
由1到2,虽然
 
和
 
的各自的取值范围并未扩大,但由于
 
和
 
的关联性,
 
和
 
的组合
 
的范围就被扩大了.可以明显地看出,在可行域正方形ABCD中,目标函数
 
的取值范围是
 
,
 
,这正是错解的结论;而在可行域正方形EFGH中,目标函数
 
的取值范围是
 
,
 
,这才是正确的结论.
  几何图形很直观地为学生产生错解的原因做了诠释.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99贵宾公司电话17508888884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联系电话:010-56236484 传真:010-56236484 Email:edujy@163.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