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99贵宾公司电话17508888884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介绍 期刊浏览 封面浏览 获奖情况   
 
 
 
滚动公告    
《教育教研》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单位:教育教研杂志社 

期刊级别:国家级中文综合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edujy@163.com 

电    话:010-56236484

网  址:http://www.edujiaoyan.com 

国内刊号:CN11-3628/G4 
国际刊号:ISSN1002-2713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文件下载    
· 教育教研
 
友情链接    
 
 
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杨继枝
中原工学院机电学院
【摘要】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给高校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传统环境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教育工作者、教育主体以及方式、方法和手段,在新的环境下有诸多的局限性。笔者试从网络的若干特性和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就网络环境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式,建设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站,以及构建辅导员博客等,展开探讨。
【关键词】网络环境;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影响;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高速通信技术的发展,新的互联网络环境已经形成,它对高校作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最新发布的《第2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0年上半年,我国网民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2010年6月,总体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i] 笔者在深入分析互联网络的特性和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现状的基础之上认为,网络的虚拟性、互动性、多维性等特点,给当代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和机遇,思政教育工作者和有关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更新理念、创新思政工作的内容和方式,建立思政工作网络站点,拓展web3.0应用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阵地。
一 当前网络环境给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的影响
在网络环境下,不仅给传统思政教育环境带来影响,还给思想政治工作带来机遇和挑战,对于思政教育工作者、大学生、相关思政教育资源以及教育方式方法等很多方面,都产生重大影响。
1 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造成影响
原先相对封闭的教育环境,随着网络的互联互通,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高校情况看,几乎所有的高校都建立了至少一个网站。据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上网人数比例高达98%以上,平均日上网时间在2小时以上,加之大学生知识更加丰富,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ii] 因此一种新型的文化悄然形成,她融合了多元的要素,可以说是一个杂合体。作为在网络环境下,由于广大网民的参与,当然也包括大学生在内,为一种新型文化方式的产生起了重要的推动力,它就是网络文化。这种网络文化的出现,给广大网民提供很多良莠不齐的信息内容。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意向,是多样的、多元的,再加上我国的网络发展与管理还处在初级阶段,机械地模仿国外和盲目跟风现象很明显,因此形形式式良莠混杂的东西并存其中,在丰富青年大学生的信息和视野的同时又产生了一些炒作、平庸、虚伪、商业化甚至低级和错误的文化材料,尽管这些东西不是主流,但影响仍然不小。[iii]
2 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主体的影响
对于网络文化环境,它具有成分的多元性、参与主体的多样性以及动态性等特点,使得传统思政工作环境发生很大的变化,积极应对这些变化有助于主导学生思想政治的发展主流,把握其内在的变化规律,从而为“有的放矢”的开展思政工作打好基础。
这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要充分认识传统思政工作在网络环境下的不足和局限性。广大思政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增强网络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积极推进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在网络上与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以及价值观等基本问题的探讨,围绕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找着力点,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师的作用,让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真正“三位一体”,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要积极引导大学生这个主体主动参与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来,要通过设立互联网站点,通过充实内容、改进方法,举动出击、积极引导,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及引到思想政治学习的网络环境中来,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网络阵地。
3 对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内容、方式和方法的影响
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易受到一定的时间空间的局限性,对教师和学校的依赖很大,接受教育的大学生的人数也受到制约,两外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所固有的不足,在网络环境下显得尤为突出。诸如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要随着网络环境的形成和网络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充实、扩展她的内涵和外延,要与当前的科学发展观相适应、同构建和谐校园相协调;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相对于网络来说比较单调,一般采取面对面的形式,受到工作环境的影响较大,效果有时也不理想。
二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途径
为了更好的应对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政工作的挑战,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诸如: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和技能、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合网站以及形成面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教学网络体系等,进行创新。
1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素质和技能
在网络环境下,给思想政治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传统条件下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以单向输出,即思政工作者或思政教师的说教或讲授为主。在该条件下,思政工作者的苦口婆心的说服、疏导,往往不如一个鲜活的视频更有说服力;教师以书本教学为主,师生的互动不多、不够充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材料内容一般较为简单单调,以文字材料为主,表现力有限,不利于学生做到“心悦诚服”。要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质量,适应网络化教育和教学的需要,必须提高教育者的素质和技能,首先要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掌握互联网络、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工作原理,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管理和利用一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数据库,掌握互联网络的法律法规、网络道德和伦理。
提升思政工作者的素质和技能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长期的规划。首先要形成教育主体的梯队,形成层次合理的金字塔结构;其次要更新教育主体的教育和教学理念,围绕学生最终形成注重实效、形式灵活、培养兴趣和主动学习的好习惯着手;最后,思政教育主体也要树立与时俱进的意识,教育教学的内容、形式、方法等要融入网络环境中去,并在新的数字环境中,去搜集鲜活材料、典型材料,摆脱枯燥的说教,要结合网络的互动性、集成性及多维性等特点,开展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人施教、因时施教,让学生喜闻乐见、融会贯通,达到思政教育工作事半功倍的效果。
2 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合网站
目前,国内各高校基本上都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为开展网络化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必要的大平台和环境。依托高校内部的局域网(LAN),整合校内思政教育部门、研究所等教育资源,最大限度的实现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建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整合网站,形成高校思政工作的网络主阵地。
为了提高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针对性、持续性、有效性和互动性,要建设高质量的思政工作网站,做到相关思政教育资源的整合,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求实原则
遵从求实原则,首先要运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统一网站的内容建设;其次要保证思政教育信息资源在采集、加工、传输以及提供利用过程中的真实性,要从多角度、多层次来着手,建立健全各项网站资源管理制度、积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内先进标准、遵从网站建设的功能模型和内容框架,保证数字思政教育资源的长期存储和合理合法的利用。
(2)动态原则
思政工作网站建设实质就是一个不断向前和提升的动态过程,导致其动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指构成思政教育网站资源的各种要素及其之间的矛盾运动,这种矛盾运动是思政工作网站建设的内在动力;外因包括影响思政教育网站资源构成及整合的外部因素,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环境因素,这些因素为资源整合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影响着思政教育网站资源动态发展的整个过程和结果。
(3)优化原则
高校思政工作网站建设要坚持面向学生教育和管理的集成模式,遵从优化原则。思政工作网站资源包括大学生群体、思政教育数据库资源、思政网络教育服务基础设施以及服务方式方法在内的多种构成要素,要不断调整和优化各个构成要素内部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矛盾,实现思政工作网站各种资源管理流程、业务流程的动态集成和重组,路径和功能优化,使思政网站资源能够全面满足大学生政治思想学习和教育工作的要求。
3 形成面向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教学网络体系
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最终是要适应培养高素质的综合人才的需要,其落脚点是广大大学生,因此坚持以大学生为导向的原则是网络化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应有之义。要构建一个面向学生的思政教育教学工作的网络体系,需要注意一下几点:
(1)思政教育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必须时刻面向大学生,在思政教育资源采集、加工和整合上,要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思政教育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
(2)思政在线教育学习方式方法的选取,要采用不断采用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如将Web3.0引入到高校思政工作中来、建立思政经典著作数据库、经典视频数据库、构建高校辅导员博客[iv] 等。
构建一个立体覆盖、内容丰富、围绕学生、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工作的教育教学网络体系,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对于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意义十分重要。
参考文献


[ii] 曾维伦,何海涛.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创新[J].当代青年研究,2010(7):76-80.
[iii] 金晓菁.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0(9):43-45.
[iv] 陈琛.试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辅导员博客[J].科技资讯,2010(28):170-171.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99贵宾公司电话17508888884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联系电话:010-56236484 传真:010-56236484 Email:edujy@163.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