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研杂志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介绍 期刊浏览 封面浏览 获奖情况   
 
 
 
滚动公告    
《教育教研》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单位:教育教研杂志社 

期刊级别:国家级中文综合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edujy@163.com 

电    话:010-56236484

网  址:http://www.edujiaoyan.com 

国内刊号:CN11-3628/G4 
国际刊号:ISSN1002-2713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文件下载    
· 教育教研
 
友情链接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马珺
山东省青岛市
【摘要】学好语文时刻离不开读书,老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反复的读,走进作品,去把握作品中一些深层次的内涵,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真意。在平时指导诵读时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的:一是要有明确的要求。二是应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三是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有一定的前提。四是在朗读时采用多种形式。
【关键词】    诵读;指导;方法
语文是一个海,从我开始认识到语文难学时这个想法就已经深入内心。之所以认为它难学,是因为学习语文,学好语文是时时刻刻离不开读书的,不过,当读过形形色色的书后,也会发现原来语文也不是太难学,书读得多了,自然概括、归纳、理解、表达这些基本能力就会逐渐提高起来,就算是平时枯燥的字词句,通过读书也会牢牢地记清楚。那样的话谁还会认为语文是门难学的课呢?当然,这要一直把书读下去——不停止。
若是只在平时读书,大可不必讲究什么具体细节,只反复去读,去领会即可。而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却要懂得该如何指导学生去读,读过之后需要学生达到一个什么目的了。比如:我们读一首诗,读一篇优美的文章,都会在瞬间根据读者自己的经验捕捉到一些信息,而作为教师要做的,是把这些信息得来的途径规范化,同时还能通过认真反复的读,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去把握作品中一些深层次的内涵,进一步体会作者的真意。由此可以看出“读”书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从新课改之后,教学大纲明确地要求加强诵读。记得叶圣陶先生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主要是训练语感,获得语感应走熟读成诵的路子。”此一语,便道出了诵读的重要性。可由于课时紧张、课文容量大,常常会在语文课堂上出现这么两种情况:一是舍不得读,一堂课从头到尾都是老师讲,或老师问学生回答;二是使不上劲,虽然也安排朗读,但老师指导不到位,致使达不到朗读的效果。比如:有位老师在《林黛玉进贾府》一文的教授时,让学生读王熙凤的出场以及表现其性格的两段文字,先是找了两个学生读,哪一个读得老师也不满意,叫第三个起来读,还是读不出王熙凤这个人物的性格来。其实,是老师并没有事先指导学生弄明白应该读出什么语气来,当然不会有好效果。
这就表明学生诵读的能力是要靠老师指导培养的,在平时指导诵读时我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做的:
一是要有明确的要求。让学生明白,在读的过程中,每读一次要达到的目的是不一样的。一篇新的课文我要求学生最少读三遍。初读,要准确地读出字音,准确地理解词义;再读,要初步读懂文章,明确文章提到了哪些人,写了哪些事;三读,就要根据第二次读的理解,读出语气,分清轻重缓急、严肃活泼、稳重轻快等,把握住作者的立意。至此,文章基本的内容都把握住了。再读下去,就要在文章的行文技巧上多动些心思了。如:读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饱含着作者乐观豪迈的激情,渴望建功立业的信念以及对人生如梦的慨叹之情。在指导诵读时我要求学生先在疏通字词的基础上,了解文章背景,再结合作者的创作风格,通过对周瑜风流倜傥的外貌描写和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雄才伟略的钦慕,反复朗读,读出豪迈、深沉而不失悲壮的气势来,并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激发起自己奋发努力的意念。这样的朗读才是成功的。
二是应教给学生一些朗读的技巧,如:表达疑问的语气要用升调,表达感叹的语气要用降调;喜爱的情感要用充满欣喜的语气去读,憎恶的情感要用充满厌烦甚至仇恨的语气去读,重要的地方要语气重,次要的地方要轻处理,等等。这些技巧的掌握可以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把握住文章的主旨。朱自清在《了解与欣赏》一文中说:“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是欣赏必经的步骤。吟诵时对于写在纸上死的语言可以从声音里得其意味,变成活的语气。不过在吟诵时,要能分辨语气的轻重,要使声调有缓急,合于原文意发展的节奏。”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同样一句话,由于重音位置的不同,表达出来的语气和语义就是完全不同的。在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中描写月下荷塘的那一段美妙绝伦:“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这段文章如果不抓住一些运用描写的重点词句,不运用一些朗读技巧去反复朗读,就很难体会出轻重错落的节奏,更难以揣摩出作者所勾画出的那种艺术美景。
三是在指导学生诵读时要到位。要让学生准确地进行朗读,首先要让学生对人物的性格、文章的内容有个准确的把握,基于此,才能把对人物的理解和文章的情感带入朗读中,恰如其分地去表现出来。如:《雷雨》中对周朴园和鲁侍萍两个人物的认识,只有充分了解了周朴园的狡诈、阴险和鲁侍萍的善良、隐忍,明确了作者是要通过这两个人物来抨击封建家族的罪恶以及对人性的解剖这一主题,才能在朗读中很好地处理对话语言,更清晰地理解作者塑造人物表达情感的意图。
四是在朗读时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如我们常用的范读、领读、个人读、齐读、自由读、分角色朗读、比较朗读、听录音跟读等,通过多种方式,激发起学生的朗读热情,调动起学生学习朗读的兴趣。我曾经在班里搞过一次朗诵比赛,让学生从《唐诗宋词》选修课本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分成四个小组接力比赛朗读,结果大家兴趣高涨,争先恐后地上台,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次诵读比赛,不仅让学生熟记了这些诗词,更加深了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领略到了诗词中体现出的意境美。
语文课本中选取的多是经典美文,在讲授名篇佳作时,如果能在课堂上多运用诵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步地走进文章,领会要义,品味情感,从而达到陶冶情操、自我完善的目的,又何尝不是一件令人欣喜的事情呢?让我们一起期待回荡着朗朗读书声的语文课堂吧。
 
 
 
 
 

版权所有:教育教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联系电话:010-56236484 传真:010-56236484 Email:edujy@163.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