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99贵宾公司电话17508888884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介绍 期刊浏览 封面浏览 获奖情况   
 
 
 
滚动公告    
《教育教研》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单位:教育教研杂志社 

期刊级别:国家级中文综合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edujy@163.com 

电    话:010-56236484

网  址:http://www.edujiaoyan.com 

国内刊号:CN11-3628/G4 
国际刊号:ISSN1002-2713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文件下载    
· 教育教研
 
友情链接    
 
 
让积累的语言活化
让积累的语言活化
石艳丽
河南省安阳市钢三路
  【摘要】如何让积累的语言活化,促使其成为动态,在新的语境运用中焕发活力,在运用中使积累实现价值呢?我在语文教学中对以下几方面做了一些尝试,首先,对课文中词语的品析、运用来使语言活化;第二,课外积累成语接龙的活化;第三,对于课文中精彩片
段仿写的活化。语言的积累活化,在课堂学习中的运用其实是非常广泛的,就看我们老师是否去发现它、激活它了。就让我们去做发现者、实践者,帮助孩子们把他们脑中长期积累的静态的知识激活吧!
   【关键词】让;积累; 语言;活化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要“指导学生正确的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语文教学实践也告诉我们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重视语言的积累,然而,学生课外背《成
语接龙》,背经典,背古诗,背名言,背教材中的文章……背了五六年,这些积累的言语在脑海中长期不使用,那么他也就成静态的知识,失去了积累的意义。因而,如何让积累的语言活化,促使其成为动态,在新的语境运用中焕发活力,在运用中使积累实现价值呢?我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初步尝试,现将自己的教学心得体会总结一下。
语言的积累活化,在课堂学习中也运用的较为广泛。
首先,课堂教学中的品词和运用,是语言活化的一个点。下面
就针对所教课文中的一个词的品析、运用来分析一下。
    在学习了六年级下册第17课《少年闰土》后,我让学生去文中找寻了“偷”字的两个句子。孩子们找到了。第一句话:“正月里供祖像,供品很多,祭器很讲究,拜的人也很多,祭器也很要防偷去o"第二句话:“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这两句话中,同一个“偷”字,所蕴涵的意思是否相同呢?经过品读分析,孩子们明白了:第一句中的“偷”字,展现的是“有钱人家”对供品和祭器非常在意,怕被偷走,显示出对带着诚意“拜的人”的多余的担心,正道出了他们心灵深处的猥琐与丑恶。第二句中的“偷”字,展现了农民的一种心态。摘个瓜吃,算不上偷,说明了农民虽然贫穷,但是心胸开阔,淳朴善良,极富同情心。他们美好的心灵,与“有钱人家”不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吗?难怪鲁迅先生在文中流露出对他所处地位和环境的不满,对农村生活的向往。
    这两句话中,同一个“偷”字,所蕴涵的意思是不同的。由此看,一个“偷”字两种心态,作者在运月中独具匠心,这对我们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有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同一个字,放在不同的句子中所蕴涵的意思有那么大的不同,经
过我们共同的品读、分析,孩子们一下子兴趣来了,你一言我一语的开起了讨论会,于是,我们抓住了这个时机,让他们用上“偷”也说两句话,但“偷”字所蕴涵的意思也要有所不同。 孩子们讨论得热火朝天,不同含义的语句都层出不穷地出来了,收效很好。词语的活化在“偷”字上得以运用,那么在其他词语中也会有所体现,只要我们做有心人,语言活化处处可以实施。第二,针对成语接龙的活化,我也进行了一些尝试。
    我们班的孩子在两年前(四年级)就背过《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成语接龙,当时他们还小,虽然不是很理解成语的含义,但他们记性好,把成语接龙叽里呱啦背得是滚瓜烂熟的。现在六年级了,理解能力增强了,就应该引导他们把这些成语积累去活用了。于是,我们又
重新拾起成语接龙来学习运用。
    首先,让孩子们复习背一条成语(每条成语接龙大概有50个成语),背会家长检查签字,第二天到学校同桌检查、组长检查,直到背会过关为止,而且每天早读时全班齐背巩固。
    然后,让孩子们反复去读书中的每个成语的意思,读的遍数多了,他们自然就会理解含意了,正可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最后,让孩子们从这一条成话中至少选五个成语去运用,自己创编故事或自创情境,鼓励他们去当小作家、小编剧。孩子们兴趣大增,纷纷去积极尝试。效果还真的出乎意料,比较差的孩子也能写出四五百字的文章,同时用上了成语接龙中的五六个成语;中等孩子也能用上一二十个成语,写出五六百字的文章;优秀的孩子能写出七八百字的文章,用上三四十个成语。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个别孩子竟然能写出上千字的文章,用上整条的50个成语,而且故事编的还特有趣。
    就这样,我们去反复地读背一理解一运用,孩子们的成语运用由最初的生搬硬套的乱用,到逐步逐步地恰当的准确地运用,孩子们的创编写作由最初的青涩,到逐步的有趣的情节创设。读者孩子们的文重,可以感受到他们一天一天的进步,一天一天在长大,一天比一天成熟了。
    到目前为止,我们班每一个孩子都已经完成了二十几篇文章,孩子们一篇篇文章的呈现,我感到很欣慰,家长们也感到很高兴,孩子们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了,创编能力越来越强了,语言也越来越丰富了。
    成语接龙的积累活化让孩子们的写作水平有了飞速发展,孩子们
都爱上了作文,更爱上了写作文。
    第三,对于课文中精彩片段仿写的活化,我也去尝试了一下。我们的语文课本六年级下册的第二课《匆匆》是朱自清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主要抒发作者对时间易逝的体验与感受。文章紧扣“匆匆”二字,细腻地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
逝的无奈和惋惜。
    文中第三自然段中有这样一个排比句,“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安然的双眼前过去。”作者用一系列排比句描写人们日常生活的细节——洗手、吃饭、默思,“日子从水盆里过去”“日子从饭碗里过去”“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以细腻而独特的笔触,展示了日子在生活的不经意中来去匆匆。多么真挚朴实的语言,多么富有真情实感的话语,让人感受到是那么亲切与自然。于是,我让孩子们去反复诵读,在反复地读中去理解、去感受,这一生动形象的排比句,在孩子们一
遍遍的诵读中,产生了联想和想象,使他们受到了感染,同时与作者的感情产生了共鸣,一种对时间的来去匆匆感到惋惜的情感油然而生。
    在孩子们理解课文内容和表达方法的基础上,在他们正沉浸在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惋惜和无奈的强烈情感之中时,我趁热打铁,赶紧去引导他们模仿课文中的写法,写几句话。让他们用“……的时候,日子……”的句式,去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仿写。孩子们的思绪一下子打开了,他们拿起笔就把自己对时间来去匆匆的理解、感受写了出来。如:1、听音乐的时候,日子从耳畔溜走;拖地的时候,日子从手指间逃去;写字的时候,日子从笔尖流走。2、聊天的时候,日子从嘴边过去;玩耍的时候,日子从手里过去;看电视的时候,日子从屏幕上过去。3、发呆的时候,日子从茫然的眼前过去;睡觉的时候,日子从朦胧的梦中游过;听歌的时候,日子随着优美的音乐飞去。4、游泳的时候,日子从那飞溅的水花中过去;闲聊的时候,日子便从浅显的话语中逝去;嬉戏的时候,日子从欢快的笑声中飘过。
    怎么样?孩子们的仿写是不是很棒啊?对时间来去匆匆的理解是不是很透彻呀?可不要小瞧了这些六年级的小学生们,他们一旦理解透了,思绪一旦打开,他们写出的东西会让我们大为感叹的。孩子们的这些片段仿写,不正是体现了对文本语言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吗?不也正是我们所要进行的让积累的语言活化了吗?是啊,语言的积累活化,在课堂学习中的运用确实是非常广泛的,就看我们老师是否去发现它、激活它了。让我们都去做发现者、实践者吧,去帮助孩子们把他们脑中长期积累的静态的知识去激活吧,让积累的语言活化,让它们成为动态的,在新的语境运用中去焕发活力,在运用中真正地使积累去实现价值。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99贵宾公司电话17508888884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联系电话:010-56236484 传真:010-56236484 Email:edujy@163.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