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99贵宾公司电话17508888884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介绍 期刊浏览 封面浏览 获奖情况   
 
 
 
滚动公告    
《教育教研》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单位:教育教研杂志社 

期刊级别:国家级中文综合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edujy@163.com 

电    话:010-56236484

网  址:http://www.edujiaoyan.com 

国内刊号:CN11-3628/G4 
国际刊号:ISSN1002-2713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文件下载    
· 教育教研
 
友情链接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探究
 蔡小汉
福建省漳浦道周中学   363200
【摘要】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加强和改进高中物理学科教育教学工作,自2006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高一年全面进入新课程试验,本文从高中物理教材的特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策提出探讨总结,对实验区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新课程;实施;问题;探究
本文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实验研究》(批准号DHA050112)子课题《高中物理教学中三维目标的确立与实现研究》的阶段成果
自2006年秋季起,我省普通高中高一年全面进入新课程试验,福建省采用的是鲁科版的教材,本套教材遵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及要求,充分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培养,坚定落实课程标准各项要求,总体讲有以下特点:
1.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
《纲要》中就明确提出:“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教材从绪论开始便引导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告诉学生我们生活在万物繁荣、多彩多姿充满奥秘的大自然,而其背后隐含着统一和谐的自然规律。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亲近感,通过每章的精彩导入,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嫦娥奔月”的神话与“阿波罗登月”的现实对比,激发学生对登月的求知欲,再如:提供了上海磁浮列车的照片和原始数据,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这些都旨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学生对物理产生畏难情绪。
2.强调从自然、生活走进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教材从大量学生所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引出物理概念、定律等内容,如用面包、吉他、橡皮筋等日常生活事例引出弹力,从瀑布、荡秋千等引出机械能守恒等内容,体现从自然、生活走向物理的课程理念。再如人们利用功与能的知识发明了省力的工具、机械等,体现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3.重视物理实验,培养探究能力
新课程改变旧教材在实验方面的体现模式,重新设计学生实验,充分体现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倡导的“注重自主学习”的理论,不仅让学生学到物理知识,而且让他们经历一些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另外:通过“实验与探究”、“迷你实验室”等栏目的引入,为学生进一步动手实践,开拓思路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4.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培养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
教材编写者从封面设计、教材插图到内容编排等都力图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是美的,物理学是奇妙的,物理学对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物理学,就没有现代文明,让学生明白物理学的内在价值,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结构的逻辑美,科学探究的方法美,并穿插一些物理学史拾缀,让学生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体会科学精神的伟大与崇高,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从而体现新课程“三维目标”中的情感与价值目标。
另外,教材还按《标准》的要求,重视课程选择性与拓展性,在传统教材注重学生共同基础的基础上还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与个体差异,增加课程的多样性与选择性,竭力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空间,如“拓展一步”、“交流与讨论”、“信息窗”、“请提问”、“迷你实验室”、“方法点拨”等栏目皆为学生有个性地发展提供了空间。
对于新教材的推出,确实让人耳目一新,它改变学习方式,在讲、听、练的过程中提倡“独立思考、同伴交流、师生互动”,它的探究精神贯穿始终,与旧教材相比,它在物理教学史上是一个里程碑。但要实施新教材,不可避免地必须进行课改,而一年多过去了,新课程在实施中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时不够
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①教材容量变大,新旧教材相比,新教材基本上是对旧教材进行压缩,删减后组合而成,同时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总体看现在使用的教材,内容难度看似简单,但覆盖面更广了。②课后习题与教材正文内容不匹配,教材中没有提到的知识点却在课后练习中出现,有些题目综合性强、难度大,学生无从下手,导致教师只能用增加习题课的办法来解决。③教材中设置的探索学习活动栏目多,而有些探究活动看似简单,实际操作却很难做到,按每周安排2个课时与原先课改前的5课时比,根本就无法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内容难以把握
由于新教材的教学内容知识点到为止,难度有所降低,看似比课改前简单,但覆盖面广了,其实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了,教学中可扩展的空间很大,如何把握这个度成了教师的头等大事,所以就出现了任课教师随之增加教学内容的现象。我们一再提倡“减负”,但实际上使用新教材似乎并没有达到“减负”的目的,相反是“增正”了。
3.新的教科书中对教学设备配备的要求较高,而我们在短期内无法实现
学校本身器材不足,有不少教材上要求的仪器装置没有办法演示给学生看。据笔者调查,相当大部分的基层学校都存在同样的问题,而且相当严重,有的完中校整个学年基本无法开展学生实验课。虽说可利用自制教具等方法辅助解决,但教师每天要备课、批改作业,做学生工作,还要生活,哪里有那么多的精力。再加上现实给予教师的配备十分紧张,靠师生自制是不现实的,这对课标提倡的探究性学习无疑是一种制约。
4.物理课改教材与现有教辅书的不匹配问题
由于进行新课改的时间不长,与课改教材相配套的教辅材料未能同步上市,现有的教辅资料大多是按现行高考要求编写的,与物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相脱节,同时不同的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不同,所选编的学习、复习资料带有很大的惯性思维,导致教材与配套练习编写脱节,许多学生没有学到的东西过早出现,于是会引起上课的内容与学生要求完成的作业不匹配。引发学习的困难。许多需要掌握的内容配套教科书上也没有。
5.教学方法改变而引起的不适应问题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模式是多种多样的,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只是指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及思维交流。课堂开放了,让学生发表见解,让学生亲身实践,学生探究实验原计划十几种,但实验过程中不可预测的情况太多,往往教师累到不行还没有见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完不成教学任务,本来课时就不够,没有时间讲解习题,就出现了课上热热闹闹,课下不会做题的现象。所以,老教法不灵了,新教法又找不到,在上课时就会自觉不自觉地把新课程装进“应试教育”的“笼子”里。
6.三维目标如何有机整合,如何检测问题     
课改前,教学大纲在谈及知识要求外,也有涉及能力要求和思想要求的内容,但较笼统,特别是没有将能力与思想要求在章节中分列出来,造成教学只重视知识要求,忽略能力与思想要求。《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对教学效果作出了三个维度的、具体的、明确的要求,这对教师如何克服单纯的知识传授具有划时代的指导意义。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标对三维目标的要求是以模块来编写的,如何将这些目标要求给予分化到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中?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如何应用合适的方法手段来实现课标中的要求?其次,如何检测每一节课是否完成三维目标?在这里,检测是否完成知识目标,可以用已有的习题和实验来检测,但余下两维的检测就较为困难,因为目前少有此类的方法和资料。
7.教学评价相对滞后的问题
 目前有关组织机构对评价问题的研究还不到位,只有笼统、模糊的理论框架,缺少具体、科学的评价办法,特别是终极评价的升学考试是旧有体系,课改就有可能败北于终点。确定一套科学的、具体明确的评价办法是实施课亟待解决的大问题。
 罗列了一大堆新课改下存在的问题,并不表示要知难而退,我们仍努力寻求并尝试一些解决的方法。由于上述问题的普遍存在,一度在任课教师中产生了许多困难与情绪,学校充分重视一线教师反映的情况,召集相关行政领导及任课教师开会,讨论对策,统一思想:新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传统的观念和方法受到了冲击,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较大的变化,实践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为此,学校提出以教研促课改,以科研求发展的教学思路,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评价”等方面重新认识课程改革,审视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消除教师存在的疑虑,统一思想,树立信心。形成以下几个基本做法与要求:
   1.重视校本教研,坚持集体备课
学校本着“以教研促课改”的思路,要求课改年段坚持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不仅研讨怎样选择使用教材,还要研讨用什么样的方法,安排什么样的活动,设计什么样的问题,达到什么样的效果。使集体备课成为提升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教学方法转变的重要途径,同时,开放课堂,互相听真实的平常课,互相做无顾虑的评课,其次,要求教师做好阶段总结、教学反思,并在每周一次的教研组研讨会上进行交流讨论。
2.重视新課标
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核心知识的掌握,更有利于能力的提高。我们认为:(1)、新课标的三维目标中的第一项“知识与技能”相当于旧大纲的“教学目的”,课标没有忽视对物理核心知识的要求,而且对学生的技能培养提高了要求。(2)、新课标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尊重学生的兴趣、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我们认为这样做,能够使学生对知识产生亲近感,从内心乐意去接受新的知识,使知识变得更易识记、更易掌握。例如,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教学,以往的教学过程可能十分的简单,通常是教师在黑板上板演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接着讲演例题一、二、三、……,最后总结解题规律结束教学过程。表面上看,整堂课讲解了很多道例题,教师会认为学生已经掌握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实则不然,很多的学生经历了几个星期的学习也不能把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和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记下来。这是因为,学生没有经历探究规律的过程,没有得到情感的体验,很难去对知识进行建构,很难把知识内化为自身的识记。(3)、新课标实施过程中我们角色也重新定位。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主动地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把自己放在主导的位置。在这个定位转换过程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课标要求下的教学是传统意义教学的深化和提高,要做好“主导”比做好“主演”更难。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在教学中会不自觉地沿着老路去走,要彻底转变,需要经过一个长期认识和实践的过程才能达到。
3.教材的使用
我们充分肯定教材是国家专门组织的学术机构权威人士编审的,虽然由于新教材编写仓促,难免有一些不尽完善的地方,但并无大碍。新教材在编排体系、编选内容以及习题设计方面较旧教材有很大不同,总体趋势是理念新、起点高、视角广、难度大,体现了新课标的思想。摆在我们面前的事实是,不是让国家教材来适应你,也不是通过试验单一地让你去“验收”与“通过”教材,而是如何使用教材。因此,我们要树立全新的教材观——“教材是范例”,教材是引导学生发展认知、提高能力、完善人格的一种范例,而不是学生必须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一方面我们要在“课标”的指导下,基本上遵循教材的编排体系来安排教学活动,另一方面,我们要用可变的、发展的和开放的眼光来看待教材,要加强“校本教研”,由教研组长或备课组长在充分征求大家意见和充分理解《课标》的基础上做出决策,对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课后习题进行筛选、增补、创新,全组任课教师遵照执行。
 4.三维目标的整合
在研究中,我们认为:课程教学中不能将三维目标割离开来,这是因为:第一,这样做时间不够;第二,割开后的教授对于“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维目标成为空洞的说教,学生的感受和体验不深。根据以往开展“课程教学中如何实施研究性学习”的经验,提出:教学方案的设计就以知识目标为主线,挖掘同一个知识点的多种认知途径,并从中选择一种认知途径开展教学活动,使得“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维目标在知识的认知过程中悄悄地得到落实。我们认为,不同认知途径,学生对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心理体验和感受是有别的,因而,三维目标中的后两维可以通过选择认知过程加以实现。
5.高考的面对
大家承认高考改革方案,包括考纲,固然对学校的教学工作起着十分重要的导向作用,但是高考改革方案的出台也是要被另一根“指挥棒”所指引,那就是高中课改方案。有什么样的课程改革方案与课程标准,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考试方案;有怎样的教,方有怎样的考。另外,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把考试的知识点、重点、难点一字不落地和盘端出,如果这样,一些观望者与期待者恐怕又会陷入新的困惑,发出“高考方案如此弹性而模糊,我们又该怎样教啊?”的哀叹了。我们当务之急是认真研读课改方案和课程标准,只要吃透吃深了这些,有效地用来指导我们的教学,提高课标精神指导下的教学效益与质量,就不会担心在“高考”中吃亏了。目前应该担心的倒是怕吃亏而久久徘徊于课改边缘的观望者,恐怕以后会成为最大的“吃亏者”。
6.指导教师参加课程研究,加大教师的培训力度与密度
学校由教研室带头,指导教师成立课题组,参加校级、进修学校、市普教室的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促课改。同时上级业务部门应给一线教师提供更多的参加研讨会、观摩会的机会。而不是只让一两名骨干教师参加,尽量减少二级培训的效益损耗,增大教师的直接收益。
7.充分利用新思考网(http://phys.cersp.com/sGz/)、福建高中新课程网(http://gz.fjedu.gov.cn/)漳州教研网 (http://www.fjzzjy.gov.cn
思考网、课程网、教研网的建设为课改区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其中的课程建设、教材教法、实验探究、考试评价、论坛等栏目对实验区的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尽管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积极地行动起来,不断地进行专业的学习,用心思考、用实际行动去体会、感受课改的思想,不断提高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和专业发展的能动性。新课程改革在改变学生学习生活的同时,也改变了我们的教学生活,处于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必将焕发出新的生命。
 [参考文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育部
《福建省普通高中新课程物理学科教学实施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西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 廖伯琴
《我对高中物理新课程的认识》课程教材研究所(人民教育出版社)  张大昌
《新课程物理课堂探究教学实施中的问题解决》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99贵宾公司电话17508888884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联系电话:010-56236484 传真:010-56236484 Email:edujy@163.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