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线段成比例
姜治范
吉林省乾安县
在整个初中平面几何教学过程中,证明线段成比例是证法较多的类型题,又是证明较难的问题,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想办法引导学生自己摸索一定的证明规律,掌握证题的方法的技能和技巧,方可化难为简,较容易地证出结论。因此,本文仅针对如何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明线段成比例,进行以下几种方法的探讨。
1、如果要证明比例式两边的线段分别是两个三角形的边(或其对应线段),那么,只要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
例:已知:在梯形ABCD中,AB∥CD,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O。
求证: = 。
分析:欲证本题。而比例式左边的两条线段AO与OB是△AOB两边;右边的两条线段CO与OD是△COD的两边。因此,只要证明△AOB∽△COD,就可证明此题结论。这种证法的关键是看比例式两边的线段分别是哪两个三角形的边。从上面可以发现一个规律,即等式一边的两条线段须有一个公共端点,若两条线段只有三个端点,则这两条线段是以这三个端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两边;如果比例式是以 = 这一形式给出的,比例式左右两边的两条线段的端点,均在一条直线上,不能构成三角形。这时,需要将比例式 = 转化成一个等价的式子 = 再进行证明。只要比例式中的四条线段可以分别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的边,那么,比例式的变形总是可以的。
2、如果要证是等积式,当转化为比例式时,就应注意尽可能使比例式的两条线段分别只有三个端点,从而找出分别以三个端点为顶点的相似的两个三角形。
例如:在△ABC中AB=AC,D是AB边上的一点,且有BC=DC,
求证:BC =AB·DB。
分析:此题,只要证明 = ,命题就可得证。由于BC、BA在△BCA中,DB、BC在△BDC中,于是,只要证明△BCA∽△BDC即可。
3、如果要证明的比例式中的四条(或三条)线段不位于两三角形中,则需要将线段的比进行转移,使其分别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的边,然后再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证明。
例:在△ABC中,AD=BD,∠BDE=∠DAC,求证: = 。
分析: 要证 = ,比例式的左、右两边的两条线段,虽然都分别有三个端点,但它们均在一条直线上,不能构成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因此,需将“比”作适当的转移,看能否使比的前后项分别是同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本题可由合比的性质,只要证 = ,而AD=BD。所以只要证 = 即可。而比例式的左边两条线段有四个端点,不能构成三角形。这时可利用比例性质,将比例式转化成 = 。由于AB、BC在△ABC中,AE、AD在△EAD中,于是只要证明△ABC∽△EAD,问题就得证了。
4、如果从图形中不能直接证明线段成比例,则应通过添辅导线才能构成两个相似三角形。在添辅助线时,要设法创造成相似三角形的条件。
例:已知(如图)△ABC中D是AC的中点,F是AB延长线上的一点,DF交BC于E。
求证: = 。
分析:欲证此题,当过A点,作AG∥BC,交FE延长线于G。使△BEF∽△AGF,从而得到证明方法。一般地,证成比例线段需造形的通常引平行线,造成两个相似三角形,进而问题得证。
5、有些综合题通过转移线段造成相似三角形,再证明成比例。
例:已知在△ABC中,∠BAC=90°,AB=AC。D是BC边的中点,AF⊥BD交BD于F,交BC于E。
求证: =
分析:欲证 = ,在寻觅线索时要考虑两条线段的倍分关系。这样在图形中应找源头2倍线段。题中可知AB=AC=2AD,进而可以想到将AD线段通过全等途径进行转移。以此线段为边构成相似三角形,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证明:作CG∥AB交AE的延长线于G。△AGC≌△BDA
推出AD=GC= AB。再证△ABE∽△GCE,从中得出 = = 。
综上所述,利用相似三角形证成比例线段,是一种证成比例线段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此类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线索的发现、利用和拓展,可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类比能力,训练学生的发散式思维。引导学生创造性思考,合作研究证明思路和方法,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来稿日期:2010-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