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99贵宾公司电话17508888884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介绍 期刊浏览 封面浏览 获奖情况   
 
 
 
滚动公告    
《教育教研》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单位:教育教研杂志社 

期刊级别:国家级中文综合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edujy@163.com 

电    话:010-56236484

网  址:http://www.edujiaoyan.com 

国内刊号:CN11-3628/G4 
国际刊号:ISSN1002-2713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文件下载    
· 教育教研
 
友情链接    
 
 
浅谈创新型人才有赖于创新型教育的培养
             浅谈创新型人才有赖于创新型教育的培养
杨飞
贵州省贵阳市盘县羊场乡白块小学  
       基础教育开发学生创造潜能的关键在富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教师是创新型人才的实施者,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巨大的创造潜能,要将这种潜能发掘出来,变成现实的创造力,需要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劳动,培养创新的人才,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是创造性的模范,其自身应具备创新精神及创造能力,其本人应非常乐于从事创造性活动,富有创意。教师应了解和把握学科的最新成果及动态,善于不断地进行学术讨论,不仅将最新的科研成果提供给学生,而且能够鼓励和引导学生能力钻研,勇于探索,教师本身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用什么样的标准评价学生,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疑问如何处理,营造怎样的课堂气氛,布置什么样性质的家庭作业,拟定什么形式的测验题,组织什么样的课外活动等,都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教师应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覆行创新教育的职责,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探索求新。在那种鼓励听话、鼓励无怀疑无批判地接受的气氛中,很难形成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发展更无从谈起,所培养的至多是只会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路的“复制型”的人。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教师必须树立人人具有创造力的观念。就是说,人人是创造之人,谁无法预料自己的课堂里是否坐着将来蜚声中外的天才,自己的学生也未必创造出惊世骇俗的成就,但作为老师,理应善待每位学生重视发挥学生身上(哪怕是十分微弱)的思想火花。须知学生未来的点滴成就恰恰基于儿时不断闪烁的思想火花。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教师必须给学生思考探索的空间。一节课讲满40分钟的做法在世界范围已不多见,但在我国,教师多长于此道,往往知道多少就灌多少,学生听多少算多少,甚至代替学得出结论,极少给学生留下思考、研讨、发挥的余地,满堂灌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严重弊端,也是学生所深恶痛绝的事,为了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应该改变“记诵的学风”在课堂上,不应只是让学生被动、静听、教师那种令人生厌的“讲课”,那样只会形
成死记呆读的学风。记诵的学风只会使少年儿童产生厌倦心理,使课业变成一堆“死物”,也就谈不上学生的积极发展,更不会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况且,“靠死记硬背进行学习”的人,他们在道德领域里,也不可能形成自己的关系个性。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提问题,在许多外国教师看来,学生能提出问题(哪怕是自己回答不出的问题),就意味着自身教育方法的高妙,就证明自己课堂教学的成功.否则,就是自己无能的表现.在美国,并不只是在大学才这样甚至在中小学的课堂上,学生也可以随时提问.不少外国教师面对学生的提问,若是自己不懂、不会或不知道时,会十分干脆地回答:“不足道”.这是不恰当的.应该和学生说,等我查一查资料,再考虑一下给你答复,好吗?不仅如此,在美国中小学,若你课堂上不提问,就别想得到优异的成绩.若在中国,这一些都会变得不可思议,课堂很少有提问的,更少有与老师争论的,往往变得鸦雀无声,安静沉默惟师是从的学生才是好学生,似乎经老师讲的都是真理,经老师一讲,似乎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一但遇到学生提出问题,自己难以回答时,有些教师要么说话搪塞,要么找理由回避,似乎说“不知道”是一件十分丢面子的事,岂不知,诚实和坦然才会使学生对老师更加信任,难怪中国人到外国去教书,一开始怎么也习惯不了来自学生的轰炸式的提问,去国外读书的大多数也不习惯向老师提问题。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应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在一些看似普通的教育环境中,不难看出两种不同的指导思想和价值取向:一种是束缚住学生,而另一种是鼓励学生创新.在两种教育方法中,我们作为教师,应该大力地鼓励学生创新,才有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型人才的可能。
                            来稿日期:2010-10-08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99贵宾公司电话17508888884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联系电话:010-56236484 传真:010-56236484 Email:edujy@163.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