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桃源县盘塘镇中学 吴正亮
【摘 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使命。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这是思想品德课教师的重要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有了创新人才和创新精神,我们的民族就会进步,国家就会兴旺发达,就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 学生创新能力;思想品德课;激发热情;创新欲望;突破束缚;强化好奇心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学生创新。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了思想品德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在近年来的各地中考试卷中,也都充分体现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查。那么,怎样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我从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下面来谈谈我的一点体会。
一、 激发创新热情、培养创新意识
在传统的教学中,师生关系定格为“教与学”的关系。老师就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活动就是“一言堂”、“满堂灌”,从而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热情,学生渐渐习惯了从老师那里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不教了,学生也就不会学了。这种脱离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学生不可能喜欢,更谈不上有创新了。新的课程教学理念,要求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师生互动,倡导多样化的教学方式,给学生足够地展示才华的机会,学生成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者。树立师生平等观念,注重师生情感交流,营造民主、活泼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启迪创新,并善于接受学生合理化的建议,同时采取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鼓励和帮助学生将大胆的设想变成现实,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教师应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活思维,激发兴趣;并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体验到新课程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了解到思想品德课与我们的品德修养、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巧妙地结合相关的国际国内时事热点,在“识记——理解——运用”中感受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新奇和神秘,增强对学习本课程的兴趣;使学生更进一步明确思想品德课就是这样贴近我们的生活。因此,在教学中,应打破旧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育模式强调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而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既难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课堂教学本应是一种双向互动的活动,只有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才能使教学收到其良好的效果,才是成功的教学。因此,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二、激发创新欲望、发展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到和感受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所以,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角度的思考,讨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创新都是从提出问题开始,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新课程标准》重点提出了思想品德课程的课堂教学要体现活动性。它列举了讨论、角色扮演、教学游戏、模拟情境等十多种教学活动形式。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教师要做一个学生创造热情的启迪者,智慧源泉的开拓者。要引导学生求异思维,鼓励学生去怀疑,去创新,去做具有独创精神的创造型人才。那么,如何鼓励学生质疑呢?在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喜欢发问的天性,鼓励学生用怀疑的态度和批判的精神去面对学习中的疑问,引导学生敢于摆脱传统习惯和思维定势,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判断,得出自己的结论,甚至提出独特的见解。比如,学生问:1、当今世界,网络迅速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改变了和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国家还要颁布《条例》明确要求“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末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 2、 我国为什么要加入WTO,不加入WTO会怎样? ……尽管这些问题书中有较完整的提示,但仍应尊重学生的质疑权,展开讨论,允许学生各抒己见,我再加以适时的引导来论证学生的观点。这样,大大提高了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可采用设计探究性社会调查方法,能收到良好效果。如:在教学我国的国情一节内容时,要求学生根据我国的特点,联系我国的近代史,设计一个社会调查课题。该课题可以参考教材,但不能与教材雷同。学生完成后,再组织学生一起分析、讨论、比较设计方案的优缺点等。对特别有创意的方案,进行表扬。鼓励学生创新,调动学生的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比如:教学《我国的环境问题》一节,可让学生收集样本,设计方案,将结果写成调查报告;再结合教材,适当补充一些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进行一些有趣味、有意义的实验活动;并引导学生撰写成小论文,充分展示学生的创新才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应注重联系实际。让学生到社区、农村等地去进行访问、调查,之后写出调查报告,并联系社会实际,提出改进意见和措施。
三、 善于突破教材的束缚,培养创新精神
教师一方面应善于突破教材的束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这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思想品德课教师历来重视传授教材知识,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但现在己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容量大,更新速度快,而教材内容相对固定,受到一定的局限。要使学生开拓视野,比较全面地了解国际国内的飞速发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就要善于突破书本的束缚,结合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进行课堂教学;并应指导和鼓励学生多阅读思想品德教材之外的一些书籍,以弥补教材内容的滞后性和单一性。有鉴于此,在教学中,我指导学生订阅《时事》或《小龙人德育报》等,要求学生尽可能地收看《新闻联播》、《晚间新闻》、《新闻调查》和《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以拓宽学生的视野。
另一方面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习惯。以某个问题为中心,思考的方向往外发散,找出恰当的答案越多越好,而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它的特点是可从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来认识事物,以求认识这一事物的各种联系和特点。发散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是检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在教学中,运用多方设问、课堂讨论等教学方式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进一步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来分析思考问题。通过思考、讨论,学生既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又掌握了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强化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创新能力
好奇心是对不了解的事物能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想把它弄清楚的心理现象。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就必须培养他们遇事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爱迪生从小就有发问的精神,喜欢提问题也是好奇心强的表现。教学中,要让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俗话说:“学问学问,一学二问。”在科学和真理面前就是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对不知道的问题要敢于提出疑问,多思善疑,勇于探索,这样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创新的种子就会在学生心中萌芽。课堂上,学生的表现要“活”。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就会使学生思维活跃,学生就会喷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在设计课堂练习和考试题型中也应注重 “活”。教学中能巧妙设计题型,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创新思维,突破单一性的试题答案,增加试题答案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效果。
总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一门综合艺术。作为一名思想品德教师,只有敢于创新,积极主动探索和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把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转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开出鲜艳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未来的社会千变万化,新知识、新事物、新问题层出不穷,一个人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培养高科技人才,还要培养更多的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培养创新人才是教育的职责,教育工作者只有培养大量的创新人才才能完成 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