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
河南省林州市城郊乡大屯学校 郭玲丽
邮政编码:456550
摘要: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那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本文通过以情激趣、以读激趣、以问激趣、以动激趣、以故事激趣、以画激趣、以形式激趣、以爱激趣等形式,使学生爱学乐学。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 兴趣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阅读目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啊,有乐趣才会喜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使阅读成为一次快乐的经历,真正地使学生爱学、乐学。
怎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从而喜欢阅读呢?
一、以情激趣
儿童是最富有感情的,没有情感的积极参与,学生就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可以说,没有情感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学法指导,也就不会有学生自主地学习。
当然,教师首先要有情趣,教师在教学中能进入角色,饱含激情,以自身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我十分注重在课堂上用生动的语言,富于感染力的表情,来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学生的乐学气氛。如在教学《松鼠和松果》一课时,我出示图片:松鼠、松果。询问:“你们认识它们吗?看到它们,你想到些什么呢?”学生联想翩翩,思维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纷纷举手说自己的想法。而后,我话锋一转,读读课文吧,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想法要告诉大家。孩子们被我一激,又纷纷投入到了新课的阅读之中。又如在教学《夏夜多美》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种情境:(师深情讲述)多彩的春天过去了,我们迎来了迷人的夏天,在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里静悄悄地(多媒体播放夏夜动画,生观看。)就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夏夜,公园的池塘边上演了一幕动人的童话剧,是什么呢?听!(师动情地朗读,讲述童话故事。)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在一看二听的刺激下很快被故事所吸引,进入情景。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读,学生读来有情有趣。
二、以读激趣
读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学习语文,读是前提,而低年级学生年龄小,阅读少,初读课文易唱读或读得平淡,达不到读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当十分重视对学生读书的指导,要以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语文课时,我都是先范读课文,学生会感到读书是一种乐趣,是一种享受。如我教《小壁虎借尾巴》时,先表情地范读一遍,然后指导学生读“一条蛇咬住他的尾巴”这句时要求读出惊慌害怕的语气,读“没有尾巴多难看啊!”用伤心难过的口气,要读得稍慢,读到小壁虎向别的小动物借尾巴说的话时,要读得诚恳、有礼貌。“我长出一条新尾巴啦!”这句话要读出小壁虎欢快高兴的心情。通过这样准确细腻的讲解,使学生体会到读书还有这么多讲究,读得好能如身临其境一般,从而使学生对读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以动激趣
根据儿童爱动的特点,让学生在课堂上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可以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促进感性认识的深化,具体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还可以减轻学生的疲劳。《画鸡蛋〉一课,有九个词语,如“形状”“角度”不大好懂,却又是学生理解内容的关键,怎么办?要据儿童爱动好奇的心理特点,我让学生每天带一个鸡蛋,在课堂上让他们站起来从上至下看鸡蛋的“形状”,从不同的方向去看,就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这些难以用语言解释的词,学生在动手实验的活动中很轻松地就理解了,进而轻松地理解课文内容。这种质难点不难的效果皆是以动激趣之功。
五、以故事激趣
巧用故事悬念诱发阅读兴趣。对于少读书或不愿读书的孩子来说,听故事是没有负担的,反而能从讲者声情并茂的叙述中了解情节,认识人物个性,知道事物善恶。学生对听故事是乐于接受的,教师可利用这个机会引导学生看书,向学生推荐书目,达到激发兴趣扩大阅读量的目的。在一年级第一学期里,每天安排20分钟时间给孩子们讲故事,所讲篇目有《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365夜故事》,孩子们听后还可以选择故事中自己最感兴趣的片段进行复述。故事人人都爱听,尤其是从小就伴着奶奶的童谣、妈妈的童话长大的孩子,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我声情并茂,娓娓渲讲,被激化、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有味,期待结局之际,再告之孩子:后面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
六、以爱激趣
在教学时,我紧紧围绕爱字,层层深入地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儿童努力学习,报效祖国的满腔热情。比如我在教《别了,我爱中国》一课时,先介绍课文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了解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前后革命群众面临白色恐怖的严重威胁,国家蒙受的巨大灾难,然后让学生初读课文,体会作者当时不得不离开祖国的艰难处境及其热爱祖国的复杂心情。首先让学生细读课文的基础理论,指导学生细读课文并思考:(一)作者要离中国去异国他乡,是情愿的吗?他当时的心情如何?(二)当船向前移去时,他又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三)船行海上,作者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意在让学生按照事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进一步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眷恋,热爱、自谴、自责的真挚感情。其次抓重点词句,仔细品味,体会作者“爱”之至深。让学生重点理解以下词句:(一)作者:“倚在栏杆上”干什么?(二)大颗的泪珠“滴在眼镜面上”,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满盈盈”顽皮的小孩似的“金光”等词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我不忍---更不忍---真是一个罪人。”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五)“我归来的时候---中国舰队。”作者对祖国寄予了什么样的希望?(六)“来,勇士们,我将加入你们的队伍。”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再次抓中心句,体会作者“爱”之至诚:(一)让学生找出贯穿于全文的中心句。(二)组织学生反复朗读,深入体会“别了我爱的中国,我全心爱着的中国”这句话在文中三次出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越来越炽烈,越赤诚,越感人。这样,紧扣一个“爱”字教会全文,重点突出,中心明确,学生易学易懂,教学效果良好。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我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每天读一点课外书,读给老师或家长听,一本书读完了,请他们写上看法。然后在每两周一次的“阅读展示赛”上,朗读自己读过的文章、故事,展示合格,即可得到一张“阅读证书”。对此,孩子们非常重视,甚至于有些孩子连课间十分中的时间也围着我要读书。相信更多的孩子会加入这自主阅读的行列,享受阅读的乐趣。
我相信有乐趣才会喜欢,喜欢才会去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