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99贵宾公司电话17508888884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介绍 期刊浏览 封面浏览 获奖情况   
 
 
 
滚动公告    
《教育教研》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单位:教育教研杂志社 

期刊级别:国家级中文综合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edujy@163.com 

电    话:010-56236484

网  址:http://www.edujiaoyan.com 

国内刊号:CN11-3628/G4 
国际刊号:ISSN1002-2713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文件下载    
· 教育教研
 
友情链接    
 
 
侯现林
开放学生的心灵火花
——把教学变为有效的心理沟通过程
河南省林州市城郊乡大屯学校    侯现林
我从1985年师范毕业走上三尺讲台,开始了我的教学生涯,至今已在教育战线上度过了27个春秋。27年来使我深深懂得“教书育人”,育人先育心。我用一颗慈母般的爱心,经常与学生们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采取重点教育与普遍教育、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的方法,使教学变成了一种乐趣,一种人生的幸福感。
一、教育的本质应是心的同化,育人不育心,任何教育都不可能成功。
我们的教育不是要培养出一批做题的机器,记忆的容器。学科教师的任务也不可能停留在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上,而是要以科学知识为载体,提炼蕴含在学科知识中的养分,浸润学生的心灵。换句话说,就是要以学科科学上升到学科教育。例如,由数学知识教学上升到数学思想方法传播,进而达到数学文化对学生心灵的浸润,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丰盈学生的精神成长,达到心育,是我的教学理想。
二、完全释放学生的心灵。
教育原本是一门启迪学生灵性的艺术。学校本应当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然成长的环境,使人的天赋得到自由发展,使人的心灵获得真正的解放。许多人认为,数学学习是一门枯燥无味的学科,学生厌学,教师难教。可我认为,数学教学是学生倾吐内心的过程,是和另一个自我交流的过程。在注重知识教学的前提下,首先要和学生们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释放学生的心灵,学生定会少几分寂寞,多几分快乐;少几分浮躁,多几分平和,更加懂得感恩,化解烦恼、对立,正视挫折、失败;“享受”苦难。
其次,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可以使学生产生自信心,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充分地尊重、信任、肯定学生,让他们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人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待事物;让他们在平等交流中变得成熟,敢于大胆创新;让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参与;让他们说真话,吐真情,表真心。通过锻炼学生敏锐的感受力,深刻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完全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能力。例如,有一位从小失去父母的孤儿,家庭的特殊环境使他养成了少言寡语、孤僻自卑的性格,自卑的心理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学习与生活。我了解到这样的情况后,主动地与他接触、交流、谈心,生活上拿钱资助,学习上偏吃小锅饭,长期有效的心理沟通,使他把老师当成了自己的家长,生活学习上的依靠者,不但改变了他心理自卑、孤独的性格,而且提高了他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可以说,有效的心理沟通过程,就是用人性化教育方式培育人才的过程,能够起到德艺双馨的效果。
三、饱含“爱”的开放式教学。
“爱”的本质就是“心灵的交融”。为了使我的学生能体会到老师的爱,我从日常生活入手,讲究恰当的方法,因人施爱。比如,对于性格内向,不爱说话的学生,给予温暖的爱;多鼓励,多表扬,多用亲昵称呼和他们交流。交流时用一些表示喜爱,关心的动作,如摸摸头、拍拍肩膀等,让他们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爱。只有长期与学生们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将自己爱的情感传递给他们,才能真正了解到他们的内心世界,知道他们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接受并满足他们的合理要求,才能找到“爱”他们的方式和内容。对学生的爱不仅仅是一种给予,他彰显的是一种有智慧的爱,有能力的爱;他不是占有,不是另有所图,而是对真理、美善的共同追求;他不是追求更多的福利,而是精神的守望,精神的超越。他不是一种外在的行为,而是内心自发涌现的追求。当爱的雨露从行动中流出,滋润着每一颗心灵的时候,老师自己也获得了爱意的眷顾,实现了生命的卓越,构建起与学生一起学习的生命共同体。教师的好感犹如吹向学生心灵的春风,而爱则是让他们获得足够成长能量的温暖的阳光。这种“爱”的开放式教学,真正体现了教师“以人为本”的理念,这种感情投入换取的结果不仅仅是知识的收获,更是塑造了高尚的人格魅力。
四、有效的心理沟通也是教师备课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对老师而言,备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和保证。而课前与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便于吃透他们知识底子,了解他们接受程度,可以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在备课时就要精心设计一些适合中下等学生训练的知识链,由易到难,由简到详,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逐渐把学生们引领到学习的最佳状态,这样还能适当分散新授课的难点,让学生逐一消化。因此,我花费了大量的课余时间,全力以赴投入此项工作。长期与同学们相处、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久而久之,学生就敢在我面前吐露真言,给我备课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使我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学生成绩稳步上升。
总之,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的精神成长也不是一蹴而成的,教育需要慢,需要静,需要纯。只有将我们匆匆追赶功利的脚步放慢,聆听生命成长的声音,教育才能从外在的与学生操作记忆的训练,转向内在的对学生心灵的沟通。为了实现把教学变为与学生进行有效心理沟通过程这一教学理想,需要我们有一颗平凡而不平庸,追求而不功利,进取而不浮躁的心。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99贵宾公司电话17508888884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联系电话:010-56236484 传真:010-56236484 Email:edujy@163.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