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之爱
广西防城港市东兴市 易景秀
内容摘要:
理解不仅仅需要教师具备爱心,还需要教师善于适当地迎合学生的需要,懂得换位思考,自我理解与自我反思等,同时还需要教师主动去消除理解道路上的各种障碍。
关键词:
理解 换位思考 倾听 爱
理解既是一项智慧活动,又是一种体现道德品质的载体,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理解之爱,即教师要理解学生的思想、个性及所处环境和表现出的行为、言论等。因为这最能体现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和师德师风的高低,作为教师要从心里真正做到理解学生,善于用“理解之爱”来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各种纠葛和误解,及时化解矛盾。
一、换位思考——让理解之爱更通透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告诫过我们:“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是个孩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要善于做到角色互换,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看待、思考和解决问题,而不是武断地以自我为中心。
有人说“试着换一个角度,换一种思维,换一种心态去发现,我们每天的太阳都会是新的。”这句话说得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时候站在学生的角度用童心去看世界,我们会发现这个世界竟有着如此多的鲜为人知的美好。
记得2001年我曾担任三年级一个班的班主任,一次,学校组织去秋游,要求班主任提前一天做好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于是,放学前的最后一节课我向学生宣布了第二天去秋游的活动,谁知,我刚说完“明天学校组织全校同学外出秋游活动。”顿时,整个教室都沸腾起来,有的站起来手舞足蹈的,有的和前后左右的大声计划着买什么东西去,仿佛教室里没有老师存在一般,任我怎样大声提醒保持安静,但没有一个人理睬我,更别提再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了。我刚想发火,但突然看到下面一张张兴奋的小脸,让我好像看到了小时候的我,那时每次学校组织去春游、秋游,我们都要兴奋得几个晚上睡不着。是呀,整天在学校里,谁不想到大自然去放松放松呢?于是,我没有再制止他们那种违纪现象,渐渐地,兴奋了十多分钟后。几个听话的孩子意识到了他们犯的错误,身子坐得端端正正的,其他的同学也慢慢地停止了说话,整个教室又恢复了平静,我会心地笑了,并向他们强调了外出的注意事项,下面的一张张小脸听得认认真真的。
试想,如果我在一开始就大发脾气,既扫了学生的兴,后面你再跟他们进行安全教育,没几个听得进去的了。很多时候,学生或许错了,但他们并不这样认为,此时,教师不应该错误地直接指责他们,而是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进而找出原因,这不仅有利于解决问题,更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
二、选择倾听——传递理解之爱
倾听可以体现出一个人是否有修养,可以检验一个教师是否优秀,是否具备师德,是否能够释放理解之爱。倾听是一种民主、真诚的姿态,是一种相互间的理解、赏识,是一种热情的期待、无言的爱。多给学生一次解释的机会,多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就等于多给学生一个展示独特自我的机会。
作为教师,我们要学会认真倾听,与学生分享他们那个色彩缤纷的世界;要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去触摸每一个学生内心深处的秘密;要学会侧耳倾听,去传递出我们的理解之爱。学生年龄虽小,但也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的人,他们懂得快乐与痛苦,羞愧与恐惧。有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他们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渴望与老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教师的倾听,特别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显得尤为重要。在大多数的教师的心目中,后进生的所作所为都是令人头痛的、令人反感的,教师哪有时间去倾听他们的“胡言乱语”。以至于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剥夺了让学生发表意见、辩解的机会,造成了对学生的误解,使得他们心灵受到了伤害。试想,一个因晚上发烧而误了写作业的同学,第二天到校后老师却不分青红皂白地把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学生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心里就会觉得特委屈。久而久之,对教师产生一种抵触心理。所以我们老师要投入地倾听学生的心声,才能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理解之爱,让他们更自由地描绘出内心世界,也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三、让理解之爱进入学生心灵
我们教师执教,首先要打开学生的心灵,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行为朝我们教师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教师必须倡导理解教育,走进学生心灵,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让学生普遍享受到教师的理解之爱。“理解万岁”,但往往有些时候,老师理解学生了,学生却不理解老师,那怎么办?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关键要找到打开学生心灵之门的钥匙。
1. 找准学生需要哪一方面的爱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需要同一种爱,也就是说,不同的对象需要得到的爱是不一样的,即爱的差异性。比如,某位同学最需要的是老师的赏识之爱,但老师却不理解他的所需给予了其他关爱,起不到施爱的作用,反而引起其他副作用。正如生活中的食物,西红柿单吃营养丰富,但它跟黄瓜一起吃会起到排斥作用;同一种爱也要分清楚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才能有效地实施,即爱的可变性。比如对低年级上课表现好的同学,老师经常以“你真棒”并伴有“啪啪”的掌声表达出老师对学生的赞赏之爱,可到了初中,老师如果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则肯定引起大部分同学的反感。
2. 表达爱要把握时机
做事不论大小,若想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定要把握好时机,对于表达师爱更是如此。一次,我上课时有一位平时很不听讲的同学大热天戴着帽子上课,我马上想到他是故意捣乱,于是我来到他的座位前,这位同学却低下了头,我很不高兴地叫他“拿”下帽子,但他并不理我,我只好叫他出到教室外,并问他为什么要上课戴着帽子时,他立刻哭了起来,经过几分钟的开导,这位同学终于说出原因:在星期六那天,他妈妈外出干活,不小心掉进江中被淹死了,按照他们家乡的风俗,作为儿子的要剃光头戴孝七天,为了不影响学习,他只好戴着帽子上课了。听了他的话,我的眼泪也流下来了。于是我马上停止本节课的授课,并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向这位同学道歉,特许他戴帽上课直到他的头发长到够长为止。打这以后,这位同学就变了一个人似的,各方面都进步很快,我在同学中的威望也提高了。
3. 表达爱要注意一个“度”字
凡事都要讲一个“度”字,适度很重要,表达爱也是如此。当一个老师对同学关心、爱护不到位,同学们对这位老师则会敬而远之,但当老师对同学的爱过于迁就,一味地爱,则会出现“溺爱”,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以后会成为社会的“累赘”。所以,老师对学生的爱如一个天平上的两个托盘,要时刻使其达到平衡,只有这样,老师的爱才体现出其
价值所在。
爱是人世间的主旋律,没有爱的社会将是可怕的社会,毛阿敏高歌人世间的真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之爱是人世间之爱的一部分,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说,教师对学生的理解之爱意义深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