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龚 辉
(江西省南康市朱坊乡李姑小学 江西 南康 34140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传授知识不只是唯一目标,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教师要综合运用各种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并做到持之以恒,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适应社会并且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既要对学生进行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对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学过程应该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这一过程应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开始。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谈几点看法。
1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有“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能力”的明确规定。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石,也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思维形式。小学生掌握概念的过程是伴随着丰富的思维活动的。通过概念教学,可以给小点学生一些基本的逻辑思维方法。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但却离不开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但形象思维并不会因此而消失。概念教学本身抽象加上学生年龄小,又缺乏生活经验,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困难。因此学生学抽象的知识,应该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教师在教学时,应该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2 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过程
教学过程不单是向学生传授知识听过程,更是促进学生 会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不断的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综合、分析、概括、推理、抽象等,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能力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虽然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的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并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计划有针对的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各种基本的数学学思想方法,如;对应思维、量不变思想、可逆思想、转化思想等等。其中转化思想是小学数学教学特性,转给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观点,实现未知向已知转化,数与形的相互转化,复杂向简单转化等。培养学生转化意识是培养、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关键。
3 练习教学和计算教学对培养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把计算数学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培养学生正确、合理、灵活、熟练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必须通过练习。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最有效方法是通过解题目的练习来实现的。
因此,老师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通常,教科书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这些练习题,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由于学生个体的情况的不同,教科书中的习题很难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故教师在教学时要根据具体情况作一些调整或补充。设计练习题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了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判断对与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