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幼儿园如何开展礼貌教育...................................单云霞 |
幼儿园如何开展礼貌教育
单云霞
河南省驻马店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摘 要:我们古老而文明的中国乃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古语有云能走天下!现在的幼儿却是祖国的未来。3至6岁的学前儿童模仿能力强,易受外界影响,因此这一阶段的孩子也是了解社会、学习各种礼仪行为的有效时期。对幼儿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有助于促进幼儿社会化的进程,对幼儿的个性、社会性及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文明礼仪教育涵盖了人与人、社会与人、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它的主要作用是:追求个人道德的完善及维护公众利益、公众秩序。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来安排幼儿教育的内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实施教育活动,才能使幼儿从小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未来我国人民的整体综合素质。 关键词:礼仪认知、行为训练、潜移默化、礼仪教育 一、计划性的加强幼儿对文明礼仪的行为训练 将幼儿礼仪教育作为一种有计划、有目的地实施幼儿素质启蒙教育的一种手段。结合一日教学设计可将幼儿礼仪教育纳入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及教学计划,定期向幼儿实施幼儿素质教育,所安排的应以幼儿的一日生活内容为中心,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内容、目标应由低到高、由浅至深、由近到远的教育教学活动。如: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及生活习惯、社会适应、学习掌握程度的培养目标。我们安排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内容,从多方面涉及教育活动,使之形成综合的教育模式,通过教学、生活活动与幼儿适应能力发展的相互渗透,我们把礼仪教育的内容设计成幼儿喜欢的、易接受的教学活动内容。如:儿歌、故事、情景表演等,让孩子在自己喜闻乐见的环境里得到礼仪教育。寓文明礼仪教育于游戏中,如通过《熊猫的客人》《小猴请客》等角色游戏让幼儿感受到了礼貌待人的好处;通过《今天我值日》《对不起,没关系!》等歌曲表演使幼儿懂得与同伴、长辈相处交往的一般礼仪;又如通过《小熊过桥》《好娃娃》等故事活动使幼儿之间懂得了要互相谦让,与同伴分享快乐,要学会关心他人等。朗朗上口的童谣、歌曲、故事等配上适当的体态动作,让幼儿成为了幼儿园中礼仪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如:情景表演《学做小客人》,让幼儿观看了生动的表演,知道到别人家作客时应轻声敲门,礼物要双手送递,在别人家里不能吵闹发脾气,不能随意乱翻别人家里的物品等。这些活动采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具有鲜明的形象性、趣味性、鼓励性与针对性能够唤起孩子们情感上的共鸣。 二、抓住生活中各种教育契机教学随机教育 教育就是利用日常生活中各种教育机会,要由意识地对幼儿进行适的、正确的引导。教育者容易产生误区,往往把德育工作之放在课堂中进行,而忽视了一日生活中得各个环节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但实践证明,只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使远远不够的,幼儿的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只要教师善于观察,用心捕捉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对幼儿进行随机的教育,把品德教育渗透在每个活动环节里,并运用得当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我们以幼儿的一日生活为主线,其中包括:入园、排队、盥洗、就餐、倾听、阅读及睡眠和起床、户外活动和离园,学习基本的礼仪姿态,以及家庭的出入、开关门、敲门、就餐、尊重长辈的基本礼仪;我们可以随机抓住并细化教育在幼儿每一天的生活中。如:早晨的接园,老师们都会在教室门口迎接孩子们的到来。一声声亲切的“”的问候;放园时,一个个彬彬有礼的:“下午好!”“再见!”的礼貌动作,这些周而复始,不断地影响着孩子,也感染了家长。现在每天每位宝宝来园、离园都能做到主动向老师、家长问好,道别等。并知道了与人交往时要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在一日活动中,不管是在游戏的选择,小朋友相互间的“小摩擦”,还是相互的友情帮助,孩子们都能运用自如地交往。在潜移默化中使幼儿初步形成文明礼仪的好习惯。 三、家园共同教育 俗话说,一个家庭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而陈鹤琴先生也说过这么一句话:“孩子可以说是父母的镜子!”幼儿的思想单纯,可塑性强,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作为家长的一举一动都堪称为孩子的表率,因为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从某种意义上讲,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就是家长。“孩子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孩子的这一张白纸上画得好还是坏,其父母在日常当中,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试想家长平时就做到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尊重老人,每天早晨起来就向家中的老人请安问好,孩子自然也会学习尊重爷爷奶奶,对爷爷奶奶有礼貌。一方面,请家长积极配合培养宝宝的文明礼貌习惯,引导孩子关心他人,同情他人和尊重他人;家长的日常行为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在家长身边常常观察父母的一举一动,并不自觉地模仿父母的一言一行,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如家长和别人热情、有礼貌地打招呼;班级中的教师、小伙伴之间的默契融洽,文明相处会带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平时要给幼儿做出好的示范,真正起到表率的作用。另一方面,请家长也应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修养和素质,努力创造一个温馨、友爱、文明、和谐的家庭氛围,潜移默化的熏陶孩子的心灵,是他们在愉快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幼儿品德教育必须与家庭共同进步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四、创造提供各种游戏活动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 现今社会家庭多数为独生子女,而面对独生子女的自私、任性、攻击性及缺少同情心等社会性问题,教育者往往会将更多的侧重点放在幼儿教育的这一块,然而独生子女存在的一大缺陷就是社交能力差、受挫能力弱,幼儿面对的多是长辈、老师,他们的教育固然重要,但孩子与孩子之间的熏陶更远远大于长者们的循循教导。游戏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更是孩子一日生活当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通过各种游戏,孩子们不但巩固了伙伴之间生活当中的礼貌用语,还理解了这些用语的含义。而区域活动正是为儿童提供了广阔的自由交往的空间,幼儿可自愿参与,自由选择,自主活动,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如扮演“娃娃家”“理发师”“医生”等角色游戏培养幼儿帮助他人、与人交往的能力,通过情景演练,让幼儿获得了情感体验,复习和运用所学的礼仪教育内容,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这会达成很好的教育效果。再者,老师可在集体中开展丰富幼儿的礼仪认知表演活动。如表演打电话的游戏,教育幼儿正确接打电话的礼仪后,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接打电话才是有礼貌的?当幼儿了解之后,组织幼儿进行情景表演,最后再在幼儿再现得表演中引导幼儿进行辨析和评价,进一步向幼儿巩固电话铃声不过三,接打电话礼貌问候,等对方挂电话后自己才可挂电话等接打电话礼仪学习。又如:开展“帮助别人真快乐!”让大班的孩子为小班的弟弟妹妹试穿鞋袜,在真实的情景体验中,幼儿真正感受到帮助别人的快乐。这样的礼仪活动贴近幼儿生活,很快获得了幼儿的情感共鸣,促进幼儿的良好的行为的达成,通过活动中的角色任务游戏能够更好地帮助幼儿学习分享、合作、谦让、互助等行为促进幼儿亲社会的能力发展。 节日是一种特殊的文化,它融入自然社会环境中,教育者可充分利用各个节日活动开展游戏适合幼儿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一些适合幼儿参加的社会实践活动,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渗透,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把孩子只限定在幼儿园内,他们对节日的了解会受到限制,我们在节日中带领孩子走进社会,感受节日的氛围,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节日的文化,通过让幼儿走进社会节日的活动中,培养孩子爱祖国、爱家乡、爱劳动、爱亲人的健康情感,并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如在庆祝国际“三八”妇女节中,老师在幼儿课堂中实现对幼儿进行节日爱妈妈的教育,并教会孩子简单的手工制作,从教育的手段看,我们从礼貌(招呼)、分享(礼物)、独立性(完成手工)、行为习惯(整理物品)大胆表演等不同层面对孩子进行培养,是每个孩子在社区家庭这个空间中,自然地展现个性,学会用语言交往的技能,陶冶良好的情操。“五一”是劳动者的节日,是培养孩子从小爱劳动的良好契机,我们为孩子们准备了黄豆、绿豆等,和小手一起劳动,让孩子用自己的小手体验劳动所带来的快乐,激发了孩子爱劳动的强烈意识。 五、积极评价,促进幼儿道德价值观 积极正面的评价可以通过幼儿礼仪行为的发展频率,教师的鼓励表扬使幼儿获得愉悦的体验,遵循强化的原则,采取积极的评价,促进幼儿价值观,使礼仪行为真正成为幼儿内部的需求,我们可利用一日活动中的偶发事件采用讨论纠错的方法,根据社会认知、冲突的理论设计了问题和情景,让幼儿讨论“哪个对”“哪个错”,“应该怎样做”及“为什么这样做”,通过讨论争辩建立幼儿对礼仪方面的认知,提高其正确的道德判断力,一开始采用老师评价,慢慢过渡到小朋友学着评价,小朋友之间相互观察发现问题,互相帮助达到要求,逐渐提高了幼儿的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能力,适当的评价不仅起到督促的作用,同时能给予幼儿的激励。 真正想要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就需要教师作出大量的工作,从一点一滴的事,一招一式抓起,同时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配合,更需要孩子的实践行动。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的孩子将来会是一个懂礼貌讲礼仪的孩子,相信孩子的人生会更美好,更灿烂,我们的祖国将会因此变得更加富强,辉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