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生态环境教育中自主发展
陈丽
河南省驻马店市政府机关幼儿园
摘 要: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致力于使幼儿与自然、社会和谐并促进其心理和谐统一,旨在通过基本生态环境知识教育、初步的环境意识培养以及热爱、珍重自然的美好情感的萌发与环保行为习惯的培养等, 促进其真善美统一的完善人格的形成。其教育方式包括营造自然生态教育环境、开展渗透式生态教育、融入真实环境感悟自然、寓教于乐以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
关键词:幼儿园;生态式环境;自主发展
《纲要》为我们提供了幼儿园生态式教育的理念,它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幼儿教育,充分体现并不断展露出生态智慧的幼儿园教育。滕守尧先生首先提出生态式教育,为我们带来了崭新的教育理念,并在实践中有效运用实施;强调以一种生态的眼光、态度、原理和方法来观察、思考、理解、解释复杂的教育问题,并以生态的方式来开展教育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说, 生态式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实施策略,它是一种系统观、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均衡观下的教育,是一种充分体现和不断运用生态智慧的教育。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应不局限于环境中孤立事实的认识, 而要教给幼儿一种思考的方式和观察的方法,以情感教育为核心, 并与幼儿的个性发展有机结合。
一、园内环境自然化 让情感的陶冶源自幼儿生活
在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实践中要充分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除了把自然界和社会大环境作为大课堂外,对幼儿园的“小环境”也应进行设计与充实,让教师与幼儿共同融入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发展,让教育回归自然。
(一)利用自然生态环境陶冶幼儿的情操
自然生态教育环境不仅存在于幼儿园之外,在幼儿园内也包含大量的自然生态教育环境资源。幼儿园可通过合理的规划与建设,精心营造具有浓郁生态特色的室内外环境,使园内的环境自然化、生态化、动态化,从而给予幼儿丰富的学习、生活体验,使幼儿的学习、生活回归自然。比如我园生态式环境创设的“紫藤花园”、“采摘园”、“百草园”、走入式草坪、种植地,动物饲养角、各班的环境创设、区域创设与动态自然角等。这样的氛围不仅能给幼儿带来快乐,而且培养了他们的爱心、陶冶他们的情感。如:主题中关于春天的学习,我们并不是把客观的、现成的知识简单机械的塞给幼儿,而是利用生态式教育理念下的感情融合和环境教育带幼儿一起到“采摘园”、“百草园”中去观察桃树、梨树、苹果树,在各种花草中寻找春天的足迹,使幼儿在亲身体验中感受春天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同时我们开展了“我与树宝宝做朋友”的活动,指导幼儿给自己的树朋友制作“身份证”,细致观察花蕾的形状、颜色。于是在感情愿望的驱动下,他们积极探索、惊喜地发现大自然不仅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还是生活用品和食品的来源,是自己离不开的伙伴。进入这样的一个学习情景,春天是美丽的,树和花是迷人的。幼儿与自然交融,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获得了语言表达、情感体验等能力的发展。 (二)开辟“种植园地”延伸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
大自然是生态环境最直观,生动的教育课堂,孩子可以通过观察、比较、测量、采集、感知生命中多样性,发现生命的变化,了解动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如:我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让孩子拿着小铲子去挖土,孩子从中发现土地上生长着各种树木花草,农作物,各种动物在土地上跑、爬,在土层下发现树根、草根、小昆虫等,从而具体了解了动植物与土壤的关系,感受到土壤的重要性。幼儿年龄小,活动范围窄,对植物生长变化的过程缺乏全面的了解,能直接接触大自然的自然现象总是有限的,因此,在园内创设一个自然教育的环境,对幼儿进行实践的生态教育极为重要。所以我们在幼儿园内设了“种植园地”,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种植区域。春天我们带孩子种上花生、土豆等作物,在种植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浇水、施肥、认真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知道植物的生长离不开空气、阳光、水、从而更直观地了解植物与环境的关系。秋天,当孩子们提着篮子跟在老师的身后捡拾花生、土豆时,到处充满着欢乐的笑声,充满着丰收的喜悦,当孩子们分享着自己的劳动果实时,这份喜悦与收获同时让每一个孩子拥有,他们不仅收获了成功,而且收获了生活经验与能力的提高。有了种植园地,拉近了孩子与大自然的距离,激发了孩子们对自然认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使他们更多地感受到万物生长离不开好的环境。
(三)创设“饲养区”延伸幼儿对大自然的兴趣
到大自然中直接观察自然界的事物应该是幼儿园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的途径,幼儿非常喜欢接触大自然,所以我们在幼儿园内创设“饲养区”,组织幼儿和老师一起饲养“小兔子”“鸡”“鸽子”等动物,幼儿也经常把“种植园地”的青菜,萝卜拿去喂养小动物,把处理的动物粪便又去给植物施肥,忙的不以乐乎。这样无形中让幼儿了解了动植物与人们的关系,并告诉幼儿这就是一条鲜明的“生物链”让孩子在劳动中学习,更多了一份收获的喜悦。
二、构建班级生态式环境 促幼儿个性发展
环境对于人的认知、语言、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获得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在教育上,环境所扮演的角色相当重要,因为孩子从环境中吸取所有的东西,并将其融入自己的生命中。”《纲要》也把环境看做一种教育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对环境进行设计,以充分发挥环境的促进功能。因此,生态式环境的创设不仅能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而且有利于幼儿交往能力、认知能力、创造力的发展。我们所提倡的墙饰是“动态”的墙饰,是幼儿以主人的身份参与其中,不断与之“对话”的墙饰。在每阶段所创设的墙饰或区域活动材料的内容均来源于课程计划中的目标及幼儿生活或幼儿关注的问题。如主题活动“夏天来了”的主题活动中,我们与幼儿共同讨论、设计、准备材料和制作,幼儿能想的让幼儿去想,幼儿能做的让幼儿去做,通过幼儿自己的动手和求得他人的帮助去获取所需的材料。创设了主题墙面“凉爽一夏 ”、幼儿作品展示区“夏天”,另外我们还创设了幼儿的活动区域“冷饮厂”、“商店”,让孩子充分体验和感受游戏的乐趣,并通过游戏丰富自己的生活经验。孩子们在主题环境的创设中,不仅发展了设计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发展了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获取信息和材料的能力,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三、开展渗透式生态教育
渗透式生态环境教育课程将生态环境内容渗透到相关学科之中, 化整为零地实现其教育目标。这种模式无需专门的环境教育师资、教学时间、实验场所和设施等,便于将环境领域的各方面内容分门别类,使学习者在各类学习中获得相应的环境知识、技能和情感。 在日常生活中贯穿生态教育。孩子的生活环节中,也蕴含着生态教育的内容。教师应抓住契机,及时地对孩子进行教育。例如盥洗时,教育孩子不要浪费水,给他们介绍水的来源以及沙漠地区缺水的情况。午餐时教育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掉饭粒,珍惜成人劳动成果,从而树立孩子爱护自然资源的生态道德观念。游戏活动时,教育孩子爱护玩具,学会整理玩具,与同伴分享玩具,明确自己与周围环境及与同伴的关系。
在生态式环境教育中,只要我们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就会发现,和谐自然的环境创设,有利于幼儿在动态发展中不断达到生理与心理平衡,实现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虞永平主编,《学前教育学》,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 2.刘金花主编,《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2版 3.汪霞.从生态后现代主义的视角研究课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