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李世军
贵州省德江县第五中学 德江 565200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鼓励学生多读,在读的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可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课改实验使课堂教学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改变了以前那种缺乏生气的教学氛围和呆板的学习方式,活跃了师生的思维,激发了师生的创新意识,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融洽。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 策略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教师阅读指导不到位,阅读教学指导方法单调、机械、生硬。常见教师在分析、理解之余来一句“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读这部分”,或“把xxx语气读出来”,诸如此类隔靴搔痒的引导,导致阅读不能溶“导”、“练”于一炉,不能揉理解、感悟于一体。有的教师即使有指导却不得要领,只重声音形式,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常听教师直截了当地告诉学生,把某一个字读得重些,把某几个句子读得快些,而忽略了阅读表情达意的要义。所以许多学生一遇到感情比较强烈的句子,就认为该读重音,而不知道有时重音轻读,表达的效果更强烈。另外,读长句,读排比句时该怎样换气,怎样停顿,在我观察的课例中,指导几乎等于零。学生读长句时读得上气不接下气,还读成了破句。学生会说话,却不会读对话,读对话时呆板、别扭,并不代表“角色说话”,却刻意模拟角色的声音,不但搞得怪腔怪调,也削弱了语言本身的表现力。由此可见,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感训练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课堂阅读时间安排不合理,阅读的目的性不够明确。在一节语文课中,45分钟的时间,大部分时间被老师提问所挤占,而学生阅读的时间却只有几分钟,阅读练习往往走过场,如雁掠过,成了教学中的过渡环节。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中,往往采取男、女生读,开火车读,小组比赛读、分角色阅读等,看似热热闹闹,其实阅读的目的性不明确,多数教师设计的阅读教学总是读前没有要求,读中没有指导,读后也没有及时评价反馈。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采取怎样的策略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1、课堂教学方法上,语文老师要鼓励学生多阅读。课堂上正确运用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方式的优越性自不用说,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形式上的倾向。最明显的表现是:教师提出问题,然后一声令下:“讨论!”学生就分组围成了一团,学生的讨论声响成一片,课堂气氛非常热烈。几分钟后,教师一声令下:“停止讨论!”于是学生的讨论戛然而止。结果展示讨论成果的往往是几个优等生,大部分学生只是在那里作“看客”。不能真正起到讨论的作用。所以真正的讨论,应该是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时间,切不可学生的思路刚刚打开就草草收场,使讨论只流于表面的形式。
在以往的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忽略“读”这一环节,热衷于引导学生以获取答案和结论为满足。在让学生草率读过课文后,便迫不及待地就文章词句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讨论,表现了什么思想,给了我们什么教育。或者机械地挑出文章中的一些词句,要求分析“为什么”。这种用所谓“启发”直接代替学生理解的做法,表面上热热闹闹,实质上浮光掠影,囫囵吞枣。这样做的结果,即使再美的文章也会被教得索然无味。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对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师不应首先引导学生去分析理解,而应首先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语言文字的意义、情味和旨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读”这一环节。不论何种文体,课堂上要每篇必读,可以吟诵、默读、阅读,在读中思考理解,并学会圈点批注,体味文章意义、意境、情味,要从停顿和语调的高低、强弱、缓急等方面给学生以指导。学生在反复吟诵课文中,随着形象在学生头脑中的“复活”,必然会触动他们的情感,使他们沉浸在作者所创造的艺术世界里,爱作者所爱,恨作者所恨,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把握全文内容,受到艺术熏陶,获得美的享受。
2、课堂教学形式上,语文老师要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把握全篇。一是提问要合理。课堂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但是提问不要太碎太杂,切忌“满堂问”。二是教学形式要科学。立足文本是语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前提。因此,为了让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我们首先必须在时间上给予保证。要给学生充分的接触课文、阅读课文的时间,包括课前的预习以及课堂上的自由阅读。其次,我们还应该在学习方法上指导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诸如有计划地提供一些必需的阅读背景资料,教给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
一篇课文是一个完整的艺术品,从内容和形式的有机结合上形成一种整体美。所以教师要在充分领略这种整体美后,再引导学生来感受这整体美。让学生喜爱这篇课文,学生才会心甘情愿主动积极地学习它。同时,学生还必须养成从整体到局部的阅读习惯,特别是对那些能揭示作者写作动机和艺术匠心的关键性语言,更要联系上下文反复咀嚼,反复体味。阅读的重点不仅局限在“写什么”或“怎样写”的范围内,而应着力让学生从语境的体味中真正认识到“为什么这样写”。教师要在学生整体把握阅读材料的基础上选择精彩段落进行精讲。
3、课堂教学措施上,课堂阅读教学要充分形成师生互动。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让他们尝到“跳一跳就能够得到”的甜头,让学生不仅主动参与学,也参与教。如果教师只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直接或抽象地告诉学生标准答案,那就难以把教学任务落到实处,也很难影响到学生的心理意识的接受,更何况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思想也会一如既往。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
参考文献:
1、《新课程学习(上)》 2012年09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应用能力》,作者:梁淑宇;
2、《学周刊》 2013年11期 ,《浅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作者:郝俊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