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
龙 辉
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 铜仁 554300
摘要:生物学是研究生物的结构、生理行为和生物起源、进化与遗传发育的一门实验性科学。对高中学生来说,生物实验教学主要包括常见的仪器、器具、药品的使用能力,还有对实验程序的理解能力,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对实验中出现的异常情况的处理能力等。
关键词:高中生物 实验教学
一、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能力,明确实验药品的具体作用
1、让学生正确掌握实验仪器的用法。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缺乏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正确认识。在选择时,往往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取合适的显微镜,都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所以一上来就使用高倍镜进行观察。造成这种盲目性的主要原因是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正确原理,不知道高倍镜虽然具有较大的放大倍数,分辨率也比较高,但是所观察到的实际面积较小,所以高倍镜适用于观察局部和细节;而使用低倍镜能够看到观察对象的较大面积,所以适用于观察实验对象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时,如果图像不太清楚,可以适当调节细准焦螺旋。在学生充分了解了实验仪器的功用后,才能正确选择出合适的显微镜。
2、让学生明确实验药品的具体作用。如,在“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这一实验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龙胆紫或洋红都是与染色体结合的碱性染料,碱性染料指的是有色离子为阳离子的染料,而不是染液的PH值呈碱性。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醋酸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我们主要的教学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白2%的醋酸是染料的熔剂,染色过程中增加了细胞的通透性,但是并不使细胞发生膨胀,便于染液的离子进入细胞从而使染色体着色。比如,在观察“根对矿质元素离子的交换吸附现象”时,教师要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自来水中含有很多阳离子,可以将已经交换吸附于根细胞表明的亚甲基蓝阳离子交换出来,使蓝色的根颜色变浅,容易影响实验效果,最终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用蒸馏水冲洗根上面的浮色,并保证所用的蒸馏水在整个过程中都不能被污染。
二、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程序,提高实验教学的实践成效性
实验教学活动最大的特点是实践性,在现有条件下,我们利用多媒体设备模拟一些不能实践的实验是十分可行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多媒体设备来进行模拟的,有的老师为了省时省力,无论什么实验都依靠多媒体设备进行演示实验,不让学生动手亲自操作,这种实验学习虽然给老师减轻了很大的负担,但是会使整个实验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多媒体实验教学不能完全取代实验教学,只能起到辅助作用,多媒体模拟实验的演示可以让学生仔细地观察整个实验的每个细节的变化,对于一些具有危险性以及现有条件无法实现的实验,这样的模拟实验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但是多媒体的模拟实验毕竟是“模拟”的,与真实还是有一定的差别,只有让学生进行真实地操作,才会让学生真正地去掌握实验的知识点和实验步骤。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注重“看”与“做”的有效结合。
三、培养学生分析实验现象,重视探究性实验
新课改提倡学生主体学习地位的突出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重视探究性实验的学习与开发,鼓励学生敢于突破现状,用于创新,丰富生物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例如:在《植物细胞工程》的教学中,教师就可实现为学生布置预习作业,让其自主进行实验选择,同时制作人工种子模型进行验证性实验;新课结束后,可引导学生踊跃发言,展示人工种子模型,并对新课进行总结。
这样,学生对人工种子的各部分结构与功能有正确的理解后,也可充分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应用生活中的材料进行多种人工种子的制作。这样,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也会发现,人工种皮就可包括大蒜皮、花生果皮、芸豆皮等不同的类型;而胚状体则可用胡萝卜或马铃薯制作;人工胚乳的制作中,学生还加入食盐、蔗糖、牛奶等各种营养物质。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课堂氛围得到更好的深化,教学效果也会超过教师的预期,同时有利于学生思维空间的拓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善于创设实验教学情境,促进师生之间交流
教学情境的有效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活跃课堂氛围,营造良好的师生互动的课堂气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掌握,不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在调查“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的实验教学中,教师就可先为学生讲述道尔顿发现色盲病的故事;然后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相关的经典问题,比如:色盲症是遗传病的一种么?色盲症病人是否有性别差异?色盲症病人不能正确识别颜色的原因是什么?等等,然后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引导学生检查自己是否患有红绿色盲症。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会被瞬间激发,也更乐于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并实际动手实验;这种教师提出问题情境,学生主动进行探讨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有效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
五、提高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更新观念
1、作好预习。实验的效果取决于目的、任务的明确程度。实验的目的和任务越明确,学生的反馈也就越完整、越准确。因此,教师在每次实验课前要求学生认真预习,并在预习时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实验的材料能否替换、所需重要条件能否改变等。预习设计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及多种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预习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组长,也可以轮流担任组长,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间相互学习、共同合作的精神,又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应鼓励学生设计相关实验进行探究、验证。
2、提高认识。以往教师把实验教学变成了知识传授,学生靠死记硬背来掌握这些知识,实验探究的目的没有真正得到落实,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得到真正的培养。因此,只有教师本身认识到实验探究对培养学生能力、实现新课程目标的重要性,才能认真有效地去实施实验教学。要有效的实施实验探究,教师本身对实验探究要有积极的态度和坚定的信念,要善于学习和积累,不断提高实验探究教学的能力。作为生物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认识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从思想意识上真正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从而摆正实验课与理论课的关系。
总之,在高中生物实验设计中,教师要遵循相关原则,以确保实验设计的科学合理性。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学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改进高中生物实验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