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99贵宾公司电话17508888884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介绍 期刊浏览 封面浏览 获奖情况   
 
 
 
滚动公告    
《教育教研》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单位:教育教研杂志社 

期刊级别:国家级中文综合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edujy@163.com 

电    话:010-56236484

网  址:http://www.edujiaoyan.com 

国内刊号:CN11-3628/G4 
国际刊号:ISSN1002-2713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文件下载    
· 教育教研
 
友情链接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任前飞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任前飞
贵州省松桃县冷水中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一石激
起千层浪”“四两拨千斤”的教学效果。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少教师课堂提问存在“板”和“碎”的现象。因此,老师要重视课堂提问的艺术性,把握提问的“度”和时机,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效能。那么,怎样才能优化课堂提问,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效果呢?通常,我们在课堂提问时应注意那些呢?下面我就近几年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体会。
 
1教师进行课堂提问的必要性
  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是非常必要的,绝大多数中学语文篇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课堂气氛活跃、教学目标明确是离不开教师的提问的."教师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服务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其次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③我觉得这里给教师的角色定位是很合理的,毕竟中学生的思想还不太成熟,需要一个很好的组织者来促进其学习,且中学生普遍存在一种上课时思想开小差的现象,也就是前文所说的"思维缺席".就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也存在着"思维的惰性",所以教师的提问显得尤其必要,教师的提问可以尽量克服学生广泛存在的"思维缺席""思维惰性"现象的出现;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体现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效果;克服学生的自主学习存在的一种盲目性和无序性现象,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把握住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所以教师的提问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2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中所存在的问题
  2.1教师所提的问题缺乏启发性
  缺乏启发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问题层次偏低。比如有些老师脱口而出的“是不是”、“对不对”、“明不明白”、“好不好”等问题,教师盲目地追求活跃的课堂气氛,对于学生们来说,他们无需思考,只是直接简单地回答“对”、“是”等。这些问题其实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严重缺乏启发性,简单肤浅,毫无思考的价值,并且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2教师所提的问题往往是“以师为主”
  语文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甚多,课堂中的提问便自然成了帮助教师完成自己预案的一种工具。表面上是语文教师提问之后学生们进行独立思考,而其本质则是语文教师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学生被动地思考问题,被老师“牵着鼻子走”,长此以往,学生的思维不仅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反而会越来越僵化。
 3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与艺术性的策略
语文课堂中最有效、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便是提问式教学,据研究表明,提问的艺术和质量能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而提问式教学在于如何提出问题并且怎样引导学生作答。那么,怎样才能使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不再是学生精神上的负担,而是身心上的一种享受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变:
3.1把握时机,激活课堂气氛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其意思是说,不到学生想求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这就要求教师在设疑提问时要抓住学生处于“愤悱”之时这一有利时机,提出问题来。也就是说,问题只有在关键时候提出,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创造精神,才能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所以,教者应当深入钻研教材,抓住突破口,有意地给学生设置问题的“障碍”,形成他们心理上的一种“冲突”。当学生试图解开这些“冲突”(问题)时,也就意味着进行了思维训练,对课文重点、难点的理解自然也水到渠成。如:上海的于漪老师在教《孔乙己》一文时,就很注意发问的技巧。她一开篇就问学生,“孔乙己姓甚名谁?”这样一看似简单却又难以一下子回答的问题,很自然迫使学生认真地研读课文。教者在此基础上,接着顺势利导学生认为孔乙己没有名字的深刻性,解决本文的教学难点。由此可见,抓住契机,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会让学生学得主动、积极。
3.2难易适中,有的放矢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情绪高昂,上起课来得心应手;有时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情绪低落,上课很费力。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两种不同现象的呢?其实,这是由课堂提出的问题难易程度决定的。为了避免后一种现象,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情况,使答疑成功可望又可及。既不因为问题过难使学生望而却步,挫伤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也不因为问题过简使学生骄傲自满,滋生思维惰性。如果内容较深,那就要浅问,由浅入深,步步引导,让学生有拾级而上之感。因为有梯度组合问题,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同时又能避免课堂教学杂乱零散的弊病。如教《变色龙》一文,可以采用这种分层设问的方式进行教学。教者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斯的基本性格是什么?这个问题学生较容易回答出来:“善变”;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下学生热情高涨,纷纷答“变得快”、“反复无常”、“蠢”、“好笑”等;在此基础上,教者继续问:他虽变来变去,但有一点是没变的,那是什么?学生由于有了前面的问题作铺设,可以不费劲地回答:“见风使舵”。最后,教者顺势利导,提出下面有一定深度的问题:是什么原因使他一变又变?作者为什么要塑造这个形象?这样一组从易到难,环环相扣的设问,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本文重点难点的学习肯定容易解决。
 3.3形式多样,换位提问
   课堂中教者设计的问题,既要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又要能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因而教者可改变提问的方式,多方位提问。可以是学生问、学生答,教师归纳总结;也可以是学生问、教师答。这样的提问,能使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感官,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问题,放开思想的野马,在知识的原野上尽情驰骋,在发现问题中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拓宽思维空间,培养发散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能及时地发现许多站在教者角度不易发现的学生认识的问题,体察到学生具体的认识过程,就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密切师生关系,使学生处于乐融融的学习气氛之中。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99贵宾公司电话17508888884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联系电话:010-56236484 传真:010-56236484 Email:edujy@163.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