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研杂志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介绍 期刊浏览 封面浏览 获奖情况   
 
 
 
滚动公告    
《教育教研》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单位:教育教研杂志社 

期刊级别:国家级中文综合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edujy@163.com 

电    话:010-56236484

网  址:http://www.edujiaoyan.com 

国内刊号:CN11-3628/G4 
国际刊号:ISSN1002-2713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文件下载    
· 教育教研
 
友情链接    
 
 
有效语文课堂的点滴之谈....................................................刘 刈

有效语文课堂的点滴之谈

         四川省叙永县正东镇西湖完小 刘刈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是教学研究的一个永恒课题。但无庸讳言,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缺失仍是急待解决的严重问题,有些课堂能通过多边活动的优化调控,使其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以教师教的效率代替学生学的效率,重眼前“有效性”,轻将来“有效性”;有些课堂学生参与的机会悬殊;有些课堂“课内损失课外补”;有些课堂呈现出片面化、绝对化、形式化的倾向。面对诸多问题,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明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是全面地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通

二十年的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了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有效,就必须做好以下教学工作。

一、展现材料    (素材的展现应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语文教学活动是以某个“点”来进行训练的,教师必须清晰地将语言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这材料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段文章,也可以是整篇文章;可以是课本上的,也可以是课本外的。总之,是一种有具体语境的语言现象。呈现时,可以让学生看课文或某一片断,也可以用小黑板、图片、幻灯、录音、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展现。在教学中我体会到:由于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段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处于幼稚阶段,背景知识缺乏,不适宜让他们在教学活动中“发现”过深过难的知识。因此,在呈现材料时,应体现“小、易、趣”的原则,目的在于初步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良好学习习惯,而非一开始就要求学生有什么重大发现和创造。

二、阅读体会(关注学生阅读体会)

阅读是获取和巩固知识的有效途径,是理解和运用的基础。在材料展现之后,指导学生阅读,应该成为语文教学活动最基本的活动。面对阅读材料,学生的读可以多种多样:可以通读以整体感知,可以精读以深入理解,可以熟读以领悟情感和规律,也可以诵读而重在记背,不管怎样,教师的职责只是“引导”而非“带领”,其主要作用在于:

1、创设良好的阅读情境。良好的情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再现生活。置学生于特定的情境之中,往往能使学生具体感受,真切体验,并自然而然发生情感反应,从而主动进入愉快的阅读。

在情境创设的方法上,可以用音乐激情,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以哀婉的旋律唤起学生的悲痛之情。《圆明园的毁灭》,可以用电影片断来展现,以音乐诱发学生心底的痛恨,以图画来让学生感知圆明园建筑的宏伟;也可以挂图展示,如《长城》,在画面展示中,具体形象地突现长城的雄伟气势,使学生感悟中国人民的智慧与伟大;可以是语言描绘,如《趵突泉》,教师以满腔热情,绘声绘色的语言,向学生描绘幽静的绿柳、晶莹的泉水,以及随着小泉眼那一串串似珍珠随水摇曳的小气泡,让学生随着教师的描绘,进入特定的情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是环境布置法、小品演示法、课本剧等多种方法。无论是创设实物性情境、回忆性情境,还是创设现实性情境,教师都应以灵活多变的方法,在教学内容和学生认知水平之间架桥设梯,使学生迅速进入一个生动形象、充满情感的氛围之中,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2、保证学生自读的时间。自读就是自由地阅读,让每个学生按自己的方式、速度去读。读出情感,读出语言规律。精彩的句段,美妙的篇章,甚至能读得背下来。这当然需要足够的时间。因此,保证学生自读的时间,是阅读活动的先决条件,否则“把时间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等就成了空话。

三、学生的质疑     (善于引导学生质疑)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如何培养学生会疑,就是教师工作的重点。我观看课堂教学光碟时发现:那位老师在教学《松鼠的尾巴》一文中的这句:“这时候,松鼠从一棵大树上往下一跳,轻轻落在小树上。”读了这句。有两个学生提出了问题:1、松鼠是怎样落在小树上的?2、松鼠为什么是轻轻而不是重重地落在小树上的?针对这两个问题,该教师就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在找答案的过程中进行比较,分出优劣:问题1句已经直接给出了答案,提得过于简单。问题2提得较有价值,因为解答了这个问题,也就对松鼠尾巴的作用有了基本的认识。

所以,在质疑问题的环节中,教师必须注重两点:1、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逐步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2、善于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使学生会疑。

四、讨论交流(注重课堂讨论交流参与度)

讨论交流是语文教学活动中的又一环节,它是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激发、引导学生积极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以及积极的个性心理品质的过程。积极自由的讨论,为学生充分思考、发表已见提供了机会,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能动性,也使学生在议议说说的不同意见的交流中。逐步培养起自学能力和自我检测、自我评判的能力。因此,活动中教师应注意两个方面:

1、鼓励学生敢于表达。听课中我发现,有的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尽快完成教学任务,讨论时常常只是走走过场,只让少数几个成绩好的学生议一议,就马上总结出了问题的答案和结果,而其他的学生则只是观众或听众,根本没有参加的机会。讨论交流活动教学要求学生人人参与,个个敢议,使每个学生都勇于表达,各持己见,积极评判。教师尤其要从“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立场出发,鼓励学生对教师有积极合理的“反叛”,不苛求成熟与完美,使学生意识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思想,使其“轻装上阵”。

2、引导学生准确表达。小学生,特别是低年级段的学生,他们的讨论常常会不着边际,废话连篇。怎样让学生和讨论讲究方法讲究质量,这是教师引导的重点。比如阅读《草地夜行》最后一段之后有个学生提出疑问:“既然是无边的黑暗,又怎么说仿佛看见了一条光明大道呢?”话音刚落,另一个学生站起来:“这句话并不矛盾。”还有几个学生也附和着,可他们总是说不出“所以然”来。这时老师只插了一句话:“‘仿佛’是什么意思”立刻,气氛又活跃起来:“小红军的眼前并没有真地出现光明大道。”“光明大道在小红军的心中。”“小红军看到的是长征光明的前途。”“小红军坚信红军一定能到达陕北。”……教师稍加点拨,不但让学生说到了点子上,使表达更准确,而且透过表面文字理解了深刻的内涵,更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五、强化巩固练习

培养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而这一目标只有在认识语言文字和某些规律之后,通过反复练习才能实现。教学中我多采用两个层次的训练,即一般性练习和培优练习。一般性练习就是凭借课文内容可直接进行的练习,如抄写生字、抄写词语、结合课文内容真空、默写等;培优练习就拓展性、迁移性较大的练习,如根据上一课的阅读方法读一读某篇课文,根据某课文的写作方法写一片断或短文。练习的设计,贵在语言形式与思想内容的巧妙结合,使学生在文、道两方面都有收获,都有得益,并力求发展学生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

抓住以上五个教学环节,在每个环节中发挥自己的优点,在加上课堂上多加关注(不同发展程度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教会学生排除干扰,不受影响。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相信这样的课堂一定是高效的。

感受:

1、语言朴实,能用具体的事例支撑自己的观点,总体很好。2、最后一段还可以多几句。3、如果能在文中适当引用一些名家的观点来点缀就更好,在论文后注明出处就行,因为一篇论文应该有关键词、内容摘要、参考文献出处这些环节。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


 
 

版权所有:教育教研杂志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联系电话:010-56236484 传真:010-56236484 Email:edujy@163.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