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99贵宾公司电话17508888884
  关于我们|加入收藏  
 
  首页  杂志介绍 期刊浏览 封面浏览 获奖情况   
 
 
 
滚动公告    
《教育教研》杂志

主管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 

主办单位:中国国际教育学会、世界科学教育出版社 

编辑单位:教育教研杂志社 

期刊级别:国家级中文综合类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edujy@163.com 

电    话:010-56236484

网  址:http://www.edujiaoyan.com 

国内刊号:CN11-3628/G4 
国际刊号:ISSN1002-2713 

地  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文件下载    
· 教育教研
 
友情链接    
 
 
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刘美君

让朗读成为阅读教学的主旋律

刘美君

  山西省吕梁市岚县社科中心校  

    著名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吟咏的时候,对于探究所得的不仅理智的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间,内容与理解,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了。 可见,语文要教会孩子“读”。朗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会读课文及读物,不仅可以达到阅读要求,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朗读的能力和兴趣,养成朗读的习惯,能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提升自己。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提高朗读效果呢?

一、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和对话中的标点符号,从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第八自然段有一句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样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这段看似朴素简单的语言,背后却蕴藏着复杂的情感。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理解小女孩语言的情真意切.文中的“奶奶”是小女孩有了温和慈爱的奶奶后不在孤独后而喊的,所以应该是兴奋的、激动的.而这里的“啊”要读出小女孩言之恳切的、高兴地感叹。

二、读出人物的品格.

    朗读课文时,要注意不同的人物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如《邓小平爷爷植树》中的邓爷爷,栽好柏树苗后,仔细看了看,觉得不很直,连声说:不行,不行!当我和学生联系上下文揣摩这句话的时候,就会读出不一样的味道。邓小平爷爷只是一次两次对自己这样要求严格的吗?当然不是。简简单单四个字表达出谦虚的邓小平爷爷是无时无刻不在提醒自己要精益求精,严于律己。在他的号召和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动下,“植树造林,绿化祖国”蔚然成风,他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三、读出内在语所蕴含的情感.

    拿到一篇文章挖掘的内在语不同,文章中表现出那些妙不可言之处也不同,当然其中所蕴含的用意与情感就不同,读出的感觉也就不同。但如果抓住了内在语,朗读时就可以使文本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就可以很好的去体验文本的内涵。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这句话是话中有话,读这种句子要先让学生想一想,这句话本来的意思是什么,接着再请学生联系上下文和写作背景想一想,然后老师范读,学生去体会话中的意思,最后学生懂了再读。”就这样学生在听中读,读中听,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感受朗读的魅力。

四、同样的句子要根据不同的语境来分别体会.

    如简简单单一句“谢谢!”如果你是真挚的感激对方,你就应该读出发自内心的感激之情,这样才和语境相吻合;如果你是带有情绪和意见的,那就应该读出那份不甘心的情感,甚至有咬牙切齿的味道。对于同一句话,有多种不同的读法,就有多少种不同的含义。因此,我们应通过让学生不断的体会、摸索与总结,去感受不同的意义。

五、范读是最原始、现实的指导.

   

教师的范读对学生提高阅读水平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如《蜘蛛开店》这篇童话浅显易懂,充满童趣。在读“蜘蛛织啊织,足足忙了一个星期,才织完那条长长的围巾。”这句话时,学生初读显然毫无生气,乏味无趣。于是,我让学生找关键词来理解织围巾的困难,学生找到“织啊织”、“足足”、“长长”、“才”这些词,于是,我范读了一次,在读到四个关键词时,我声调拖长且重音强调,让学生体会到蜘蛛给大嘴巴河马编制口罩所带来的巨大困难。我忽然看见孩子们笑了,这个表情告诉我富有感染力的朗读,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兴趣度。他们个个跃跃欲试,争先恐后地举手。于是,我大手一挥,“一起来!”孩子们读得真好。教师范读可以引导学生热爱朗读,建立语感,愿意表达与思考。而教师本人也在这个过程中完善了自我,语言的建构就在这琅琅读书声中逐渐形成了。

六、配乐朗读,美文与音乐双重渲染

音乐,能使人在一定的氛围中得到情感的熏陶和哲理的领悟。只有选择与朗读作品基调相宜的音乐,进行配乐朗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配上音乐朗读,就营造了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氛围,把老师和学生尽快带入作品的意境中,在音乐的感染下,学生的情感就容易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引起心灵的碰撞,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大大提升。如《掌声》这篇充满爱的文章,我选了一首轻柔ˎ忧伤的纯音乐作为背景范读,一下子就奠定了文本内容的情感基调。每个学生的情感参与被激发出来,有一种强烈的角色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把握,以情激情,入情入境。同学们再次朗读时是那么的专注ˎ那么深情。仿佛小英子就在他们的中间,时刻需要他们的鼓励和赞赏。就在这样的配乐朗读中这美好的品质犹如温暖的阳光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七、利用动作再现情景

在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文本中那些静默的语言,用动作表演出来,文字就有了声音,有了活力,画面就显得很灵动,文本的内容自然也就被学生所理解。如四季》这首富有情趣的诗歌,语言亲切生动,能唤起学生对生活的感受。“草芽尖尖”可读得轻些,表现出草芽的柔嫩;谷穗“鞠着躬说”,可以让学生边做动作边读出谦虚的感觉;“雪人大肚子一挺”,可以做挺肚子的动作,以表现雪人顽皮的样子。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因情境的再现,表演的形式而被调动起来,惊喜无比自然就会有感而发。

 

八、让学生产生角色体验的感觉.

          游记体裁的文本,都包含着作者的自身体会。学生从未体验,当然不会产生情感共鸣,但是做好游记类文本的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记金华的双龙洞》《观潮》《索溪谷的“野”》,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朗读、默读、背诵等不同形式的阅读,通过文本与作者对话,抓重点词句进行品味,感受语言所描绘出来的画面美、情感美、意境美。继而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导游身份介绍(朗读)课文,让学生产生角色体验的感觉,理解在读中加深,情感在读中熏陶。

九、填充文本空白.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丰富、文质兼美,当你们仔细解读文本时,会发现有许多“空白处”,是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准确把握作品内容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领学生去发现空白,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去填补空白,使之丰满。如《桥》一文有这样两句描写老支书的话:“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看似平常的几个字,实则耐人寻味。我这样引导学生解读:“他不说话,那么他心里在想什么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的回答可谓五花八门,有的说桥太窄,大家一拥而上,万一有人被挤地掉下来怎么办;有的说我得快点组织村民有序过桥,我可是大家的主心骨啊;还有的说我是党员,我得冲在最前面保护大家。就这样补白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人物的形象就在这对他的语言朗读中,被塑造的丰满而生动了。

十、运用联想与想象.

在理解感受作品时,有些时候需要丰富的想象,你必须进入文中的情境,使文本内容在自己心中活起来。如《金色的草地》这篇语言平实,充满童趣的文章。文本内容虽然以叙事为主,但其中蕴含的情感是丰富的、强烈的。朗读时要通过语气、语调的变化,把“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的童真童趣读出来,把对蒲公英和草地的喜爱之情以及蒲公英给“我们”带来的乐趣读出来。朗读时可以一边读一边想象两个场景:一个是哥俩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对方脸上吹蒲公英绒毛的情景;另一个是草地早中晚颜色变化的情景。在想象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快乐。而有些文本内容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这也需要采用联想和想象让学生体验其中的味道。如《海底世界》农村学生很少走出家乡,从未见过千姿百态的海洋生物,学习时可联想电视节目的情景来感受海底世界的奇异美妙。通过深入理解、真挚的感受和丰富的想象,使自己入情入境,来提升朗读的成效。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为基本的方式,也是最朴素、最有用的方式。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获得思想熏陶和发展智力的媒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的脑海中再现文本的世界。

 

 


 
 

版权所有:联系我们-99贵宾公司电话17508888884  

单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100086号 联系电话:010-56236484 传真:010-56236484 Email:edujy@163.com
鲁ICP备2021026626号技术